廉政中国讯 2月26日19时28分许,长治市公安局潞城分局指挥中心接到一过路驾驶人报案,称在324省道黄牛蹄乡青口村附近路段,路面躺着一人,面部朝下,情况不明。
接警后,指挥中心迅速指令辖区派出所民警出警处置,并第一时间联系120救护车赶赴现场。
在现场,派出所民警发现有一老人面部朝下趴在地面,头部出血,鞋子、拐杖、帽子等物品散落四处,疑似被车辆碰撞。经现场医护人员诊断,老人已无生命迹象,确认死亡,疑似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在保护现场的同时,派出所民警向指挥中心进行了反馈。
分局交警大队事故中队值班民警立即向分局党委委员、交警大队大队长冯宗保进行报告。大队立即启动交通肇事逃逸侦破工作机制,成立侦破专案组。
民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紧张有序地开展勘验、证据搜集等工作。事故现场位于324省道青口村附近路段,是一条南北方向的道路。由于现场光线较暗,民警借助勘验车灯光和手电筒认真细致地搜索,不放过任何可疑物品和痕迹,经分析,老人头朝北、脚朝南、面部朝下趴在道路东侧,事故车辆应该是由西南向东北行驶,从背部撞击老人。老人年龄大约70来岁,头部出血,周围几十米内均未发现有车辆制动痕迹,现场也没有碰撞后遗留的任何残片。
唯一有价值的线索是:老人上身穿浅绿色上衣,背部有类似于重型卡车中网的网状痕迹。
就在民警准备勘验现场的时候,一辆由北向南行驶的车辆停在道路西侧附近,似乎是想看看这里发生了什么。岂料,死者竟是他们的73岁老父亲。
经询问,其父下午从平顺县城坐班车回家,走到潞城西河口下车,本来约好家里开车来西河口接老人,想不到老人没在原地等候,而是提前步行走到了这里,却不幸发生了车祸。这一点再次证实了逃逸车辆是由西南向东北行驶的,嫌疑车辆排查范围进一步缩小。
事发路段为出省通道,案发时段车流密集混杂,侦查工作难度较大。那么,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又是被什么车辆碰撞的呢?这些疑问,成为划定侦查范围需首要解决的问题。
民警决定连夜开展工作,只怕随着时间的流失,让逃逸者有更多销毁证据的时间,为案件侦破带来不利因素。
专案组民警全部汇集到指定地点,一番简单分工之后,分头展开工作。现场模拟组民警以案发地点为终点,一次次模拟车辆行驶的速度,确定了案发时间大约在2月26日19时18分至26分之间;视频追踪组据此排查这一时段途经此路段的车辆,民警连夜对沿线监控视频进行排查,很快,将排查范围缩小到过往的30余辆重型货车上。在大量甄别研判的基础上,民警锁定了6辆重型半挂货车。经进一步排查,最终锁定在2辆重型柳汽乘龙半挂货车,其车辆的中网网格形状与留在死者衣服上的网格形状基本吻合。
时针指向23时,民警迅速与相关车主取得联系,详细询问他们的行驶轨迹。其中一辆货车车主非常配合,明确表示在事发路段并未发生任何事故,并立即提供了行驶路段的行车记录仪全部影像资料和照片截图,其嫌疑很快被排除。
但在与另一嫌疑最大的一辆苏C牌照的货车车主正面接触时,却并非那么容易。其承认,案发前后经过此路段不假,但一切正常,绝对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难道是侦查方向错了?还是哪里出现了纰漏?民警决定推倒重来,一遍遍地过滤线索,一遍遍地排查嫌疑。他们的目标始终锁定在那辆苏C牌照的货车上,没错,就是它!此时,民警又连续工作了两个小时,时间已然来到了2月27日1时30分。
民警再次果断拨通了该车车主的电话。这次,车主的语气明显不如上次那么干脆利落,而是支支吾吾,有一句没一句地回应着。在民警的连续追问下,车主终于承认了肇事逃逸的犯罪事实。此时,该车已行驶到了河南省安阳市吕村镇。民警当即启动追逃工作,于27日8时许,成功将该车查扣到案。6个多小时连夜鏖战,案件成功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