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刘鹏 郝雅绮)2023年以来,晋城沁水县检察院积极争取县人大、政协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支持,在全省率先构建“法律监督+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协同工作格局,共办理衔接转化的公益诉讼案件13件,占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总量的15%,反馈社会治理类问题2条,工作做法被写入县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受到《山西法治报》《检察周刊》等多家媒体关注报道,初步实现了衔接转化机制优势向社会治理效能的有效转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双赢多赢共赢”的检察公益诉讼办案理念。
一是积极对接,增强工作主动性。主动做好请示汇报,向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专题汇报公益诉讼工作5次,就工作举措、机制建设等方面争取支持帮助。持续做细日常联络,院领导带队,常态化开展代表委员联络工作,广泛收集意见建议30条,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题视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3次,参与公开听证、座谈交流2次。邀请具有相应专业背景的代表委员以专业技能协助办案,把联络沟通贯穿在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各环节,如针对一次性餐饮具的问题,主动邀请相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实地调查,共同推动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开展整改落实。搭建联络沟通平台,挂牌成立联络工作室,配齐3名检察人员及办公设备,畅通线上线下联络渠道,对2023年度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进行2次分析研判筛选,为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扩大线索来源渠道。
二是健全机制,确保工作规范性。与县人大常委会、政协沁水县委员会分别会签《关于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的实施意见》《关于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的实施意见》,将衔接转化机制与公益诉讼巡查、公开听证等各项已有工作制度相结合,细化措施。建立日常联络机制,明确县人大人工委、政协提案委、县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作为日常联络机构,召开联席会议5次,汇报工作情况3次。建立双向衔接转化机制,对涉及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保护等问题的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县人大、政协及时转交县检察院,对需要借助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合力推动的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县检察院及时报县人大、政协备案。建立代表委员实质化参与机制,对于转化为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的建议、提案,邀请提出该建议、提案的6名代表委员,参与分析研判、整改评估、案件督办等工作4次,提升衔接转化工作质效。
三是能动履职,保障工作求实效。抓好转交线索办理,建立台账集中管理,接收县人大、政协移交公益诉讼案件线索30条,梳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3件,立案13件,以诉前磋商办理8件,制发检察建议5件,均得到整改落实,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领域公益保护问题。如根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对县城建筑垃圾进行源头治理的建议,部署开展县城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活动,针对县城建筑垃圾违法堆放的问题,制发诉前检察建议3份,推动相关住建等部门投资100余万元,清理建筑垃圾2万余方,对所占土地平整到位,并通过政协委员提案,推动县政府修改完善《沁水县建筑垃圾管理暂行办法》,相关经验被《山西法治报》头版报道。积极推动溯源治理,对案件办理中发现的社会治理方面的问题,向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移送线索2件,依靠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增强建议刚性,促进相关制度的制定落实。如在办理共享单车公益诉讼案中,针对共享单车乱停乱放、违规载人载幼儿、闯红灯、未成年人骑行等问题及时移送线索,县政协审核后以提案形式交办至县政府,责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牵头制定共享单车管理办法。强化案件监督刚性,对衔接转化机制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落实不力的,积极研判,适时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县人大通过依法组织专项视察或专题询问、质询,县政协通过开展民主监督等方式深挖根源,确保转化成果落地落实,形成“双向转化、跟踪落实、及时反馈、接受监督”的闭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