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徐必华)“社区标识标牌规范了,证明事项开具减少了,明晰了权责,划分了主次,社区工作人员用于开证明、做台账的时间少了,了解需求、服务居民的时间就多了。”太原迎泽区迎泽街道青年路一社区副书记焦雅琼说。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真实反映了基层治理质效的提升。
负担做减法 清理牌子规范机制
走近青年路一社区,门口显著位置悬挂着“一横三竖一方块”5块标识牌,进入办事大厅,清晰醒目的功能区域示意图、综合服务窗口以及办事服务流程手册映入眼帘。居民进入社区后,可以直观准确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区域,“一岗通办”综合服务窗口设立后,更是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
自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工作开展以来,青年路一社区清理外部标识牌6块,合并使用频率不高、工作内容重复交叉的微信群8个,注销长期不使用的僵尸微信工作群4个。同时,整合归并室内功能,划分便民服务、综合治理、居民活动、宣传展示、议事协商、志愿服务、社区特色七大功能区域。
指尖上的负担减轻了,服务内容清晰了,证明事项明确了,办事效率提高了,社区干部能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完善治理上来,切实为基层添动力、增活力、强效力。
“我年龄大了,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家里认证了好几次,都没通过。”居住在东陵里的居民张瑞芝正在社区大厅办理养老资格认证。社区干部小霍一边在自助设备机上操作,一边耐心讲解,不到一分钟就帮助张瑞芝完成了认证,省时又省力。
效能做加法 赋能实践步履不停
“党建+网格”治理模式,汇聚基层治理合力,变“单打独斗”为“全域联动”。社区探索建立“一核四联动”工作机制,凝聚小区党组织、物管会、物业企业、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针对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争端,通过民事民议、民事民办的沟通协调机制,有效解决纠纷难题,让居民更加满意。
同时,探索在职党员来社区报到、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等方式,将有文化、有素质、热爱公益事业的人员充实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各类公益讲座,组织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清廉主题活动等,进一步丰富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网格+平台”服务模式,变“诉求清单”为“满意清单”。及时处理热线平台反馈问题,切实保障办理质效。同时,通过日常网格巡查收集居民诉求,有针对性地帮助居民解决“急难愁盼”,打造平安幸福社区。今年以来,累计接到热线平台转办60余单,按期办结率100%,排查并处理网格事件1242条,切实增强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志愿+服务”活动模式,绘就幸福社区“同心圆”。社区借助街道国企退休职工活动中心这一平台,开设陶笛、葫芦丝、太极拳等各具特色的老年课程,让辖区老年人畅享“家门口”的文化福利,进一步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家门口就能上课,对我们这些老年人来说是个福音。希望社区的老年课程越办越好、越来越丰富,让我们的退休生活更精彩!”刚刚上完太极拳课程的居民王阿姨赞不绝口。
此外,社区联合辖区驻地单位,广泛开展“运动铸活力巾帼展风采”妇女趣味运动会、“‘暑’你精彩”社区托管课堂等各类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切实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下一步,青年路一社区将继续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队伍能力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减负赋能双向齐发力,真正为“车”减负担、为“马”强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