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孙锁贵 房志勇)“蚌赐明珠开海眼,苇生碧浪映青塘”,地处山西黄河高坡的吕梁临县青塘村,是历史文化名村,村内百亩稻香,苇叶郁葱,一片汪洋,在干旱的黄土坡上风景独有,成为晋西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据《临县志》记载,青塘处于地下古河道转弯处的顶点,古井“海眼”泉水冲天,高达数尺,形成水源蓄积盆地,名曰青塘,即使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年,水位也无明显下降。青塘周围山峰如天女散花围堰期间,村内碧波平川有高堂广厦雕梁画栋见证晋商辉煌。独特的环境气候孕育出苇子叶面积400余亩,比南方生长的秆粗、叶宽、体长两倍之多,品质优良,名扬万里。临县民间有一谚语“青塘的苇子,米脂的汝子”,寓意其美丽高雅之特质。苇子叶俗称粽叶,端午节用来包粽子。青塘粽叶色泽墨绿,叶片又长又厚又宽,煮蒸后味道香浓,一年两收,每到端午时节各地商人争相前来收购,深受百姓喜爱,历来就是一道靓丽风景。
今天的“青塘粽子”在东方甄选董宇辉直播间热销,“青塘粽子”作为乡村振兴特色名片已走出吕梁山,走进全国千家万户,实现从百万到亿元的蜕变。而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临县农商银行十年来的守望相助,整村授信。
苇子地里话“钱”景 信贷扶持促转型
时间拨回十年前,青塘村支书张新文面对吕梁电视台的采访镜头兴奋地讲道:“我身后的这片苇子地是村民致富的宝藏,里面藏着一把把的钞票,需要我和村民共同发掘。”他指的钞票就是充分利用青塘村优质新鲜的粽叶成就一番事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在他的带领下和兄弟张新勤二人带头创办临县青塘粽子厂,吸收农闲农民成为工人,开启零散家庭作坊到集中规模化粽子加工的转型道路,可资金不足的现实难题成为他们最大阻碍。
临县农商银行党委领导特别关注青塘村粽子产业的发展,很快开启“百名客户经理进农村”整村授信活动。将青塘村评为全县第一个信用村,为村内近百户村民授信,颁发信用户牌匾钉在墙外醒目位置,初步形成“农商银行+支村两委+基地+企业+农户”产业发展新格局,助力青塘村粽子全产业迅猛发展,实现粽叶种植、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品牌营销全链条授信,“一颗青粽”串联起乡村振兴新图景。
很快党中央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临县农商银行乘着政策东风,再次对青塘村进行重点扶持。以农户增收为目标,在原来授信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苇叶种植户授信范围,将信贷准入年龄上调到65岁,贷款授信额度平均5万元,充足的资金帮助村民粽子加工产业再次转型。仅仅一年时间,临县农商银行为苇叶种植农户授信270户,金额1100余万元,为加工厂企业授信20户,金额2000万元,同时利用“农商银行+基地+企业+农户”模式助力更多的粽子加工厂快速发展,彼时该村小型家庭作坊纷纷华丽转身注册品牌,越来越多现代化设备俱全的粽子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青塘村悄然生长。
乡村振兴树典范 带动全能产业链
金融精准扶贫下的华丽转身方兴未艾,乡村振兴政策落地更让青塘粽风起云涌,随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定,“青塘粽子”成为全县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在临县农商银行的扶持下成为乡村振兴新典范。
临县农商银行依托当地“红枣之乡”优势,在“红枣”“粽叶”“马莲”“黍米”种植、购销、加工上给予重点扶持,主要围绕粽子加工生产过程要素、原料上下游产业运输,提供精细化金融扶持。
2024年,临县农商银行成立农商快办服务队,本着“农商快办美好相伴”理念,为百名客户经理统一配置电动车、头盔、冲锋衣,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小微企业主动“问需于民送贷上门”,及时解决贷款难题。依托“全员营销系统”“电子网格地图”,一个客户经理包联一个村,一个支行包联一个大型社区、企业和乡镇,利用大数据,丰富客户信息,为客户精准画像,让符合条件的老百姓贷款如存款一样方便。同时出台手续简便、利率优惠的“惠民贷”“惠商贷”“电商贷”“粽香贷”等普惠产品,更是做到利率“一户一策”,让利于民。
2025年首季春耕备耕阶段,在该行党委班子带领下,客户经理每天扑下身子收集客户金融需求信息,支行每周开展整村授信场次,形成接力和PK效应。对青塘村粽子加工企业的授信,临县农商银行领导班子亲自挂帅,积极开展“百企万户大走访”专项活动,通过强存量、强增量,向资产要效益,推动青塘村村民集体致富。
一是支持货运物流。组织辖内客户经理搭建粽子加工厂与物流运输公司互利共赢桥梁,累计发放青塘粽子运输类贷款90余笔、130余万元,在粽子运输上给予优惠力度,助力辖内物流行业高效顺畅。二是助力打开红枣产业购销市场,大力支持县域枣农及红枣企业增收,在红枣种植、蜜枣加工、冷库存储等环节助力红枣加工购销产业做大做强,年创利润上亿元,辐射周围群众就业上万人。三是扶持现代化粽子加工企业形成规模化、数量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本地粽子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青塘村家家户户加工粽子,现代化流水加工机器、灭菌真空包装设备一应俱全。四是联动兄弟行社拓宽销路,每到端午时节,作为员工福利,为吕梁13家兄弟行社4000余名员工集采发放青塘粽子,同时作为直播助农活动必备产品进行销售。临县农商银行与村委联动联合政府部门开展“魅力青塘”“粽叶飘香”书画摄影短视频创作评选活动,形成促销效应,拓宽粽子销路。五是助力“网红经济”,为粽子加工企业发放“网红贷”给予大力支持,越来越的“粽子西施”入驻加工厂,助力青塘粽成为网红产品。在东方甄选董宇辉直播间,一场直播更让青塘粽子销量过亿元。在青塘村的整村授信上,临县农商银行通过设立金融服务站,进行文艺下乡,进一步增加存量授信额度,扩大增量授信规模,吸引更多创业者和客户发展青塘粽子产业。同时为商户办理收款二维码、农户社保卡,沉淀对公账户资金5000万元,进一步打开农村金融市场,为“青塘粽子”全国知名品牌做最强金融服务保障。
旅游民宿焕新颜 解锁富民“新密码”
在青塘还有一句民谚:“好吃不过冰糖,好住不过青塘”。青塘的美堪比苏杭,其明清建筑四合院设计精巧,美轮美奂,这里曾是富甲一方的晋商王佩珩家乡,有不同形制四合院24座,其中13座院主居上建有二层厦楼,宅院成群,院院相连,气势非凡,更是诸多名人书法家、画家故居。村内还有一座清末欧式天主教堂,是青塘古建筑标志建筑。近年来随着“青塘粽子”的走红,村内开发“水上乐园”“采摘园”“一日游”旅游项目,带动民宿经济复苏,解锁富民“新密码”。
通过临县农商银行党委班子的走访调研,迅速出台“安心贷”“民宿贷”产品,助力村委及村民翻修明清建筑,发展餐饮住宿产业,打造旅游古村落,成为新晋打卡地。同时村民利用苇杆创作“端午节”“圣诞节”等文创产品,带动青塘村经济发展。
现在的“青塘粽子”已逐步由时令食品发展为全年休闲食品,村内的粽子加工厂一年四季每天不停生产,订单供不应求,市场非常繁荣。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临县农商银行十年如一日的金融扶持,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临县农商银行与地方企业一道扎根本土,深化转型,稳步发展,互利共赢,与地方政府、小微企业、农户一道为乡村振兴共同努力,贡献力量,切实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地方经济,实现村民共同富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