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 走进太原迎泽区双西小学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地面巨大的“双西影子钟”。站在上面,人的影子便成为一根“时针”,准确指向当前的时间。沿操场边缘,分布着根据光学原理建造的“七彩小亭”、监测风力变化的“风动亭”……漫步校园,处处可见科学原理的奇妙印记,孩子们在课间追逐嬉戏时,不经意间便完成了一场场科学知识的启蒙。
在双西小学校长戴子的引领下,双西小学秉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思路,践行“立德树人,让智慧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智慧教育”特色办学之路,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增长知识、培养兴趣、健康成长的优质教育环境。
打造科普阵地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步入双西小学教学楼六层的科技长廊,廊顶是沿着太阳运行轨迹——黄道分布的十三星座。“这些星座都由专业天文机构严格绘制,保证了科学教育的严谨致密。”戴子介绍。
科技长廊两侧,分布着学校新建的现代化实验室和两间设备全新的信息技术教室。教室门前,一套煤电转化过程示例装置引人注目。“我省的煤炭转化为电力后源源不断输往全国各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支持。”戴子说,“这套装置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煤变电的过程,加深对能源科学和省情的了解。”
长廊内,陈列着学生制作的小发明小创造,通过立体图形、手工绘制等方式把天文、生物、自然等科学知识具象地表达出来,展示了孩子们丰富的想像力和知识储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戴子带领双西小学用生动的实践完成了答卷。
迎泽区是首批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双西小学采用“一核三线三融合”的方式推进科学教育工作稳步前行。“一核”是指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三线”是科学教育的三个主要路径:课堂主阵地、馆校合作、家校社共育;“三融合”包括科学教育与其他学科跨学科融合、科学教育与科技研学的融合,以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除打造科技长廊及遍布校园的科学设施外,学校还聘请了省教科院全国知名科学教育专家尚秀芬担任科学副校长,与省科技馆、省自然博物馆、稻田公园、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等场馆签约开展馆校合作。2024年,学校的特聘专家、全国科学教育领航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郝京华两次到双西小学提供指导。
学校开设了创客空间、小小发明家、多彩实验、3D打印、无人机、机器人、计算机编程等30余个科技类社团;经常邀请科学工作者进校讲课,组织学生开展科学研学之旅等活动。
如今,双西小学科学教育硕果累累,先后荣获第二十三届太原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组织奖、太原市青少年科技模型教育竞赛优秀组织奖、太原市青少年科技模型教育竞赛(无人机)优秀组织奖,成功承办了山西省科学新课标研讨会,代表迎泽区接受了山西省教育厅科学教育工作验收和《中国教育报》关于科学教育的专题采访。戴子作为教育部特聘专家赴江西开展科学教育工作调研;还作为山西省教育厅特聘专家赴长治、晋城、临汾、运城调研指导。
推进项目学习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柳枝蘸着阳光画画,画着画着,就把自己画成了绿头发的小精灵”“风筝拽着云朵荡秋千,春天也跟着转成了彩虹圈”……教室里赞美春天的诵读,让春风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侧耳倾听。
这是双西小学“找春天”项目学习课程。学习中,同学们用心寻找春天的信息,通过建构思维描绘春天的特点。英语课上,大家用英语遣词造句赞美春天;美术团队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用彩笔描绘春天的魅力……
在戴子的引领下,双西小学以项目学习为载体,围绕项目研究或主题单元开展学习活动,创新推行单学科单项目、单项目多学科、跨学科项目、爱的教育项目、研学项目、劳动教育项目六方面工作,持续推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通过打破学科壁垒,构建‘问题到探究、实践、创新’的学习闭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戴子介绍,通过实践验证,项目化学习在学生成长中展现出三大优势,即有效激活学习内驱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认知与思维能力和跨学科应用能力的显性提升;实践与技能的可见进步,全面优化学习生态,构建师生协同发展的新型教学关系。
项目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积累,更在于将隐性能力转化为可观察、可衡量的行为与成果。学生通过“做中学”,在真实任务中留下成长轨迹,并完成了“不敢尝试”到“主动探究”的蜕变。这些看得见的成长,既是学习效果的证明,也为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山西省教科院组织的项目学习研究案例征集活动中,双西小学连续两次荣获优秀组织奖,推选的11个项目案例,9个获特等奖,1个获一等奖,此外,还有5篇入选2024年国家精品案例集。其中,武子君、宋圆玥两位老师还赴珠海参加了项目式学习国际研讨会。
建设清廉学校
引领高质量发展
双西小学教学楼五层的清廉长廊是学校清廉教育的主阵地,一幅由分拆的“清廉”“廉洁”笔划作底、“清莲”国画作品点缀的文化墙,诠释了长廊的主题和意义。清廉是双西小学的教育特色,学校把清廉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让清廉成为全校师生的价值追求和学校的发展底色。
在戴子看来,清廉学校建设不仅要让清风正气浸润校园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位师生的内心,更要带动全校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为国家培育未来的栋梁之才,让洁身自好成为每位教师和每个学生的终身追求和品格底色。
工作中,她以身作则,积极践行三个“必须”原则:要求师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加强与师生交流,必须做到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必须坚持听随堂课,深入参与教研活动。
师资力量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双西小学通过“多听课、共研讨、勇展示、再提升”的培养模式,为青年教师成长奠定坚实基础,累计29人次获省项目学习案例特等和一等奖,多人在国家、省、市、区各种教学展示中精彩亮相,其中武飞老师喜获教育部“部级精品课”殊荣。短短几年时间,共有12人成为区教学能手,7人成为区教学标兵。
深耕教育沃土,终迎硕果盈枝。双西小学会议室内,陈列着“全国特色教育示范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全国先进实验单位”“全国心理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山西省清廉学校”“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西省文明校园”“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牌匾,每一份荣誉,都是戴子引领下全校师生汗水的结晶。
为教育事业发展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戴子的突出贡献也获得肯定,先后被评为全国美育示范校长、全国“双有”先进个人、全国爱心公益大使、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省优秀少先队工作者、山西省创新型校长、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先进课题优秀个人、太原市学科带头人、太原市教学标兵、太原市教学能手、太原市骨干教师……
“每天早晨我都会早早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和老师们的到来,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走进校园,仿佛看见无数小小的树苗,在双西这片沃土上努力向上生长。我们守护着破土的勇气,也等待着枝叶繁茂的未来,努力让每颗种子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戴子的话温柔而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