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方伟 张晓丽)在历史悠久的晋南大地,千年农耕文明滋养着这片富饶的土地。如今,一场由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引发的农业变革正在这里蓬勃开展。临汾曲沃农商银行以科技金融为有力抓手,在“全国蔬菜重点县”的广阔田野上,精心描绘出一幅充满时代特色的智慧农业新画卷,为传统农业注入了数字时代的全新活力,让古老的农耕文明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科技金融筑基
“现在只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大棚就能自动卷帘、精准灌溉,以前我和老伴两个人从早忙到晚,现在我一个人几分钟就能搞定,这在过去根本不敢想象!”史村镇的菜农李师傅感慨地说道。他的这番话,生动地反映出曲沃农业近年来发生的深刻变化。作为当地乡村振兴金融的主力军,曲沃农商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近三年累计投入500余万元专项信贷资金,大力支持建设第六代智能日光温室大棚集群。这些现代化的“植物工厂”搭载了先进的物联网系统,通过数字化管控平台,能够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监测以及水肥调控等农事操作的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单个大棚的年收益突破20万元,土地利用率更是提升至80%,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出效益。
为了更好地满足智慧农业发展的融资需求,该行创新推出特色农业贷专属产品。该产品充分利用“央行再贷款+政府担保”双重政策工具的优势,将贷款利率下浮20%,切实降低了农户和农业企业的融资成本,今年以来累计为小微客户减免利息154万元,用真金白银践行社会责任。同时,该行简化流程,提质增效,实现了“3分钟申贷、1小时授信”。在北董乡大蒜种植基地,农户赵大哥通过晋享生活APP轻松完成了从贷款申请到资金发放的全流程操作,获得授信20万元。借助这一便利的融资渠道,北董乡首批32户蒜农顺利购置了智能滴灌、大蒜脱皮等设备,在提高农业生产精准度的同时,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数字生态构建
曲沃农商银行的科技金融实践不仅仅局限于农业生产环节,还积极向农产品流通和销售领域延伸。他们与电商平台合作,开设了网上销售平台,农商员工化身主播,向“老铁”推荐介绍,组织员工开展“人人齐上阵,个个是行家”的营销场景、话术演练,组织全员通过充分了解各种蔬菜瓜果产品的特点、优势、服务等方面知识,全面掌握话术、主动出击,开口营销,让各园区农业产品销售突破了地域限制。同时,农商银行还借助自身公众号平台积极宣传园区产品,组织农民参加当地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等活动,有效提升曲沃“南菜北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针对农业经营主体普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该行搭建了“农业大数据风控模型”。该模型整合了土地流转、农资采购、生产销售等8类涉农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农业经营主体的“精准画像”,有效降低了金融风险。万户樱桃园区农户凭借物联网设备采集的生产数据,顺利获得300万元信用贷款,并利用这笔资金建成了500亩智慧果园。截至目前,该行科技类涉农贷款余额已达0.78亿元。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人才科技双轮驱动
在曲村镇方城村,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授信正在举行。“以前觉得银行贷款门槛高,现在才知道咱们农商行有这么多惠民政策!”返乡创业青年小李在听完曲沃农商银行党员先锋队队员的讲解后,当场通过“晋享E贷”申请到20万元创业资金。这种将金融服务嵌入党建工作的创新做法,在全县搭建起16个党建共建乡村振兴金融驿站。
北董乡任庄村的90后新农人小许通过参加农商行组织的“结对子”专题培训,通过向“高手”学习,熟练掌握了大棚智能控制系统操作技术。凭借所学知识和技能,他获得了农商行20万元创业贷款,用于扩大种植规模和引进先进设备。在他的努力下,草莓亩产较传统种植提升1.5倍,成为当地新型职业农民的成功典范。
此外,该行还创新实施“科技特派员+金融村官”双派驻机制,组建了17支由农技专家与客户经理组成的服务队。这些服务队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融资方案”的一站式服务。在史村镇张范村的智能温室大棚,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着温度湿度,各种蔬菜琳琅满目挂满枝头。“多亏农商行的‘智慧农业贷’,让我们村的大棚产业实现智能化升级。”村支书王宇飞指着数字化控制屏感慨。这样的场景,正是曲沃农商银行红色引擎驱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立足新的发展起点,曲沃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农商行支农惠农政策,未来三年计划持续投放科技金融专项支持贷款,支持建设像史村蔬菜大棚、万户樱桃园区等多个农业示范园区发展。通过持续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科技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能。”在这片曾见证晋国霸业崛起的古老土地上,曲沃农商银行正通过科技金融的创新实践,书写着新时代的“曲沃传奇”,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着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