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薛永龙)近年来,太原阳曲县农业农村局聚焦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短板弱项,聚焦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胆创新,合力攻坚,探索出一条县级农业部门+第三方机构+产业专家+村级农技员“四位一体、优势互补、多元高效”的村级农技推广服务新路子、好路子,基本形成了县有技术专家、乡镇有农技专岗、村有农技“前哨”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链条,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一、聚焦产业、合力攻坚,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村级农技员是破解基层农技推广力量薄弱,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桥梁,是破解体制内农技人员服务时空受限,快速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关键环节,是连接农业科技与田间地头,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有益尝试。阳曲县紧紧围绕县域主导产业,组建了玉米、谷子、果树、蔬菜4支村级产业专家团队,聘请12名省级产业专家担任团长,牵头规划设计和战略指导,结合专业优势和特点,分领域分产业开展技术指导,解决田间疑难杂症;选聘27名爱农业、敢担当、善作为、能干事的种植大户担任村级农技指导员,深入9个乡镇25个村开展技术指导,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产业专家与村级农技员有机结合、互促共进,构建起“专家指导大户,大户带动小户”的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村级农技员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对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和种植习惯了如指掌,在农业生产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名副其实的“土专家”,在产业发展和技术指导上有其独特优势。产业专家将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教授给村级农技员,村级农技员通过以身示范,起到典型示范作用,结合到户指导、实地讲解,潜移默化地对农民进行随时随地的实用技术培训和指导,破解时间空间限制,及时按需提供农技服务。央视新闻、太原电视台分别以“山西太原遍地金黄谷飘香万亩谷子迎丰收”“以智富促致富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为题进行了典型案例报道。
二、把好“五关”、引强培优,构建协同高效服务新机制
阳曲县总结提炼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县级农业部门出方案、把方向、搞聘任,第三方机构做培训、严管理、抓考核,产业专家团队勤指导、细服务、解难题,村级农技员到现场、想办法、抓落实,一是把好“入口关”。全面推行村级农技服务人员聘用制度,建立“产业专家+村级农技员(或蔬菜园区指导员)”遴选机制,健全多层次的村级农技服务体系。二是落实“责任关”。产业专家负责制定《农技服务清单》、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村级农技员落实任务清单,宣传强农政策、收集农事农情、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形成“结对帮带、融合互补”服务模式。三是严格“考核关”。产业专家由第三方服务机构考评,村级农技员由服务对象、第三方服务机构和乡(镇)共同考评,考评得分90分以下的将按比例扣除服务费和绩效,确保村级农技服务团队高效运作。四是创新“推广关”。线上线下技术指导相结合,除了现场教学指导外,借助微信、抖音、快手发送技术消息,农户在手机上就能及时获得最新的作物品种、农业技术、病虫害预警等。五是强化“扶持关”。充分调动村级农技人员积极性,除了给予一定服务补助外,优先项目扶持和产业政策支持,完善奖励和激励机制。
三、坚守初心、深耕“三农”,绘就乡村振兴和美新蓝图
全县4支村级产业专家团聚焦主责主业,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深入基层发现问题、感同身受处理问题,始终践行为民初心,搞好调查研究,掌握广大农民群众的真实需求,既要田间地头“把脉问诊”,又要科学种地助力增产增收,通过田间课堂、家门口培训、手把手指导等方式,推广先进适宜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让广大农民种地更加轻松、增产更加明显,服务期间累计开展服务370场次、田间培训120场次、培训农民0.8万人次,推广新品种30个、新技术20项、解决生产难题260个,点对点、面对面服务1.5万余人次,试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一是为旱地玉米高产“撑腰杆”。示范推广玉米宽窄行增密种植模式,全县15万亩玉米单产提升超10%。二是为阳曲小米产业“延链条”。开展全产业链技术服务,3万亩有机旱作谷子增产又增收。三是为特色果树管理“指方向”。把培训办在田间地头,在果树管理关键期开展30次集中培训,累计培训果农2000余人次。四是为蔬菜产业发展“赋能量”。举办蔬菜技术讲座和营销培训,拓宽蔬菜销售渠道,带动菜农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