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营商环境方可提升经营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才能为企业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环境。近年来,晋中市锚定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目标,不断增强土地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打出一系列创新“组合拳”,加快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提质增效优服务
惠企便民暖人心
“准备好材料,很快就能办完登记,比以前方便多了!”
“现在办理很便捷,再也不用东跑西问了!”
“现在‘地证同交’,大大压缩了办证流程,给我们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
方便!快捷!便利!这3个词是近年来晋中市不动产登记交易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最频繁听到的评价。
今年5月,晋中龙湖天境二期的业主们参加了一场盛大的“交房即交证”仪式,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业主们完成了资料审核、房屋验收、手续办理等流程,在收房当天就拿到了红彤彤的不动产权证书,真正实现了“住权与产权同步”。
在介休市不动产登记交易服务中心,尽管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但工作人员仍然坐在窗口,为办理业务的群众耐心解决各种问题。介休市高标准打造出“介子登”企业服务直通车品牌,专班进驻产业园区开展“驻点登记”,为32个重点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
……
这皆是晋中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
不动产登记服务与企业、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近年来,晋中市将企业和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简化不动产登记流程、压缩不动产登记时限。此外,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动靠前服务,对符合“成交即发证”条件的项目,同步完成不动产登记。2024年以来,全市146个项目实现了“地证同交”,颁发证书167本;28个项目实现了“房证同交”,颁发证书9789本。
企业和群众在拿到土地或房屋的同时,就能拿到不动产权证书,真正做到了“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这一系列举措为企业融资、群众落户提供了极大便利,赢得广泛赞誉。
用地保障再强化
项目推进提速度
青银二广高速公路、国道208线、国道339线、榆次区修文污水处理站尾水人工湿地……一个个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工程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这得益于晋中市加快推动各类项目用地手续办理,大力推进建设用地保障提速增效的一系列举措。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用地服务保障效能,今年以来,我们成立了工作专班,针对‘一泓清水入黄河’项目、省市重点工程项目用地保障进行研判,化解各类难点堵点,力求提高土地报批质效。”
土地要素保障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亦是推进各大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的重要保障。晋中市高效承接用地审批权下放事宜,先后出台工作方案和审查细则,变“先组卷后审查”为“边组卷边审查”,按业务内容划分单元模块,成熟一个受理一个,完成一个审查一个,由“起点齐”变为“终点齐”,为全市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发挥市县两级土地要素保障专班作用,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掌握项目建设情况和用地需求,研究解决土地报批难点堵点问题。用活部省用地政策,优化报批流程,持续做好用地要素保障。
“标准地”改革不停步
营商环境再升级
只有持续做好要素保障,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晋中市聚焦企业需求,按需施策,不断改革创新,精准有效落实要素保障,亮点频出。
积极储备“标准地”,用好7项区域评价全部完成的工作成果,将用地报批后的土地按照“三通一平”要求,推进土地储备入库;加强督导调度,充分发挥“标准地”改革领导小组职能,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并根据工作进展予以调度;加强业务指导,着力解决改革中面临的新问题……一项项强有力的举措,共同构成了优化要素保障的合格答卷。
与此同时,晋中市将“标准地”制度向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扩展,并鼓励企业结合产业实际情况采取弹性出让方式拿地。在和顺县,1宗工业用地采取了弹性年期方式供应,出让年限10年,面积20亩;在昔阳县,1宗工业用地采取了长期租赁方式供应,租赁年限20年,面积31.54亩……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积极的探索创新,有效减轻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也让企业真正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从“地证同交”的暖心举措,到建设用地保障的服务提质,再到“标准地”改革的纵深推进,晋中市始终坚持以高效的要素配置激活市场动能,以优质的营商环境打造发展高地。未来,晋中市将继续强化要素保障能力,提高土地报批质效,提升土地供给水平,持续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真正让晋中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来源:晋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