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薛永龙)为进一步推进全区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近期,太原迎泽区教体局开展了AI课堂智慧分析应用试点项目,分别在大南关小学、建设路小学、三晋小学及三十七中朝阳校区进行阶段性实践,以科技赋能传统课堂,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该项目覆盖了4所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4个学科。部署的AI课堂智慧分析系统通过多模态感知技术,对课堂进行全场景实时数据采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结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相关度等20余项教学指标进行分析,同步监测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深度、课堂专注度和参与度等数据,并基于声纹与行为生成课堂氛围动态报告。
在三晋小学,语文教师王嘉欣正在进行一年级课文《咕咚》的日常教学,AI课堂智慧分析系统同步开始采集她的教学数据。经AI系统诊断,本堂课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共有47次,其中初级思维问题31次,高阶性思维问题16次。通过图像识别与行为分析技术,AI还分析出了学生的行为数据和学习深度数据,如学生课堂参与度为54%、主动学习时长为18分钟、深度学习占比33%,并给出了学习任务执行建议。全面系统的诊断,能够促使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更快速、更精准地发现问题并优化教学设计,形成“精准诊断-策略优化-成效反馈”的教学闭环。
对教师而言,AI课堂分析系统如同“智能教研顾问”,可以通过生成三维诊断报告,助力其专业成长。建设路小学数学教师傅芳在执教三年级课程《简单的数据汇总》时,通过AI课堂分析系统对两次上课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直观地了解了自己在调整教学行为后,各项数据的变化和改善。通过近一个月的数据积累,AI课堂分析系统已经帮助她形成了个人的数字画像,更清晰、形象地呈现出她的教学风格和特点。
傅芳说:“以往的评课多基于教师的主观感受,如今,AI数据让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课堂细节,为我们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供了实证依据。”“智慧教研有助于教师精准定位课堂薄弱点,深入挖掘问题成因,对个人专业成长大有裨益。”大南关小学项目负责人王骁感叹。
区教体局信息中心负责人表示,AI课堂智慧分析系统的有效应用,提高了教师运用AI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未来,区教体局将全面总结试点经验,逐步扩大AI课堂智慧分析项目的覆盖范围,引导师生正确使用智能工具,深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为迎泽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