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廉政共建 > 检察 > 正文
“临小检”成长日记:从“困惑”到“笃定”——新时代检察信息宣传与调研写作能力研修班心得
2025-04-25来源:廉政中国编辑:小编

  廉政中国讯(刘鹏)“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全党同志要跟上时代步伐,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看问题、作决策、推工作还是老观念、老套路、老办法。这样的话,不仅会跟不上时代、做不好工作,而且会贻误时机、耽误工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也是我近日来最大的感悟。

2.png

  作为检察系统综合部门的一名干警,近期我发现,无论是撰写检察信息、编辑宣传稿件还是深研检察理论研究文章,都深感时代发展之快和自身能力的不足,亟需有人能够“指点迷津”。

  幸运的是,在4月22日至4月23日,我获得了参加临汾市人民检察院举办的新时代检察信息宣传与调研写作能力研修班的宝贵机会。

  在开班仪式上,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霍晓燕从“充分认识此次培训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准确把握培训重点,切实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和“严格遵守培训纪律,确保学习质量和效果”三个方面,对此次研修班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

3.png

微信截图_20250425074150.png

  今年2月,市检察院组织开展信息宣传调研优秀稿件评选活动,征集到各类作品200余篇。经初评、复评,最终22篇稿件脱颖而出。我凭借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投稿,遗憾未能入选。

  在随后举行的入选作品颁奖仪式上,12位获奖前辈代表手捧证书的身影让我心潮澎湃,6位优秀作者代表的发言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我写好检察信息的秘诀主要是三个方面:从大局大势中找‘命题’,从优秀信息中抄‘作业’,从日常积累中求‘解答’……”

  “选题是‘源头活水’,内容是核心竞争力,这两者是影响检察宣传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撰写这篇调研文章的过程中,聚焦‘基层为何写不起来’的真问题,我放弃了宏观战略分析,选择实证为本、数据说话……”

  ……

  这些鲜活的经验,让我对“笔尖上的检察力量”有了全新认知,同时对接下来的课程充满期待。未来,我将带着沉淀的经验重新启程,以更高质量的稿件参与评选,在检察信息宣传调研工作中贡献力量。

  信息课程,既紧扣“大方向”又把握“小切口”

  来自省检察院办公室的姚菊芳老师,以《加强山西检察信息工作的几点思考》为题,从“信息是什么”“信息写什么”“信息怎么写”三个方面,站在省院的角度讲述了检察信息编写的实操经验,并且以报送最高检的优秀信息为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来自晋城市检察院办公室的邢罗丹老师则以《浅谈检察信息统筹与采编》为题,从“信息工作需要的三种思维方式”“三类角色如何做信息工作”和“信息工作的三点体会”这几个角度展开,详细地讲述了工作经验类信息、问题建议类信息等信息写作的结构、帽子、主体的要求。

  两位前辈的讲述将检察信息写作“真实准确是生命线”诠释地更加深刻。

  宣传课程,让检察故事“沾泥土”“带露珠”

  《临汾日报》编委、时政新闻部主任刘玉林老师用《基层检察机关新闻宣传工作三点建议》为主题开启宣传课程的篇章,课程内容从基础的新闻构成要素到对当前检察宣传工作的建议,并且穿插一些实际案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

  省检察院政治部宣传处王鹏翔老师的《检察新闻写作要点》,以《检察日报》版面构成为引,再分别从新闻写作要点和新闻图片展开,将作为《检察日报》优秀记者的宝贵经验和盘托出的同时,不忘叮嘱大家严防舆情风险聚焦主责主业、合理运用AI等注意事项。

  《检察周刊》编辑部执行主编贾娜老师则以《新闻采访与写作》为题,从“新闻与宣传的区别”“如何让新闻更具可读性”“先进人物、英雄模范的策划报道”“新闻标题的制作”和“写作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五个话题展开,并且鼓励大家积极投稿《检察周刊》。

  这些课程让我对“宣传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与公众的情感共鸣”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深感高质效检察宣传履职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使命在肩。

  调研课程,在“数据丛林”里寻找“法治密码”

  检察理论研究是一项需要耐得住寂寞,常坐“冷板凳”的工作,如何选题、如何创新内容、该怎样投递期刊等问题常常花费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此次研修班上,省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胡宁华老师分享的《撰写法律论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和太原市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陈长均老师分享的《检察研究写作交流》就充分解答了我的困惑。

  胡老师从“法律论文选题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法律论文的格式要求”“撰写法律论文的三个关键环节”展开,以极其专业的角度分享了撰写检察理论文章的“干货”,并且用不成功案例为素材引导我们进行反向思考。

  陈老师则以“为何写”“写什么”“如何写”“怎样发”四个角度循序渐进,事无巨细地讲述了一篇优秀的理论研究文章从“诞生”到“成才”的成长全过程。

  这让我意识到理论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用数据说话、用案例佐证,才能最终让“纸面建议”落地为“治理实招”。

  《人民日报》有一句话:“文字工作没有捷径,唯有在‘如切如磋’中精益求精,在‘如琢如磨’中厚积薄发。”

  这次研修班令我受益匪浅,我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在“学思践悟”中,以笔为剑,以训赋能,更好书写新时代检察人的担当。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