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边志文)35名干警、8辆警车、5个小时、43间房屋,这些数字,凝结着执行干警履职尽责的汗水,饱含着胜诉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的期盼,体现着人民法院攻坚“切实解决执行难”的坚强决心。
为进一步保障民生权益,维护司法权威与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在朔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统一指挥下,朔城区法院于2025年5月16日开展“三晋执行利剑”朔州行动。
上午9时,朔城区法院执行干警在办公楼前整齐列队,蓄势待发,法徽熠熠,警笛铮铮。“行动开始,现在出发!”随着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华一声令下,执行干警兵分多路,按照行动预案迅速奔赴各个执行现场,展开行动。
“执”有调度
在本次专项行动开始前,该院高度重视,提前部署,围绕攻坚目标,筛选出一批历史积案和难啃“骨头案”。执行局多次召开执行专业法官会议和执行团队会议,逐案精细研判,找准难点堵点,明晰攻坚思路方法,分析潜在风险,制定攻坚行动方案,周密部署,精准施策。
为保证执行过程的统一指挥和公开透明,外出执行人员使用“智慧执行”APP全程直播,与市中院指挥中心、朔城区法院指挥中心保持连线,听从上级法院与本院行动领导小组统一调度指挥,执行效率和执行效果同步提升。
“执”有温度
“我不走,我就在这儿住,你们让我走,我就睡大街上。”
这是本次专项执行行动中,梁昊法官带领执行小组腾退被执行人陈某某非法占有的朔州市铁路幼儿园时,遇到的执行困难。
被执行人陈某今年74岁,强行占有朔州市铁路幼儿园房屋,拒不配合腾退。本案是历史积案,更是难啃“骨头案”。在本次集中执行行动前,承办法官梁昊认识到腾退的难度,与执行小组干警多次前往现场调查,耐心了解被执行人生活状况和家庭信息,预判腾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风险,做好充分准备。
在前期调查中,该院执行干警了解到,陈某在陈西河村中有老宅,老伴儿居住在村里,因夫妻二人之间有矛盾,陈某才一直住在幼儿园里。
腾房当天,梁昊法官耐心与陈某“拉家常”,安抚他的情绪,告诉他,法院已经做了他老伴儿的工作,法院今天会帮他把这里的东西收拾好,送他回家,让他放心。并向他说明干扰法院正常执行工作的严重后果,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经过一上午的沟通疏导,陈某最终同意搬离房屋,执行干警送其回到农村老家。
“执”有力度
申请执行人王某与被执行人闫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被执行人拒绝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并上演“人间蒸发”,试图以此消极抵抗。执行法官在执行过程中,多次联系其无果,为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尽快兑现为“真金白银”,执行局经综合研判,决定对被执行人名下房屋进行强制腾退。前期该院已依法向被执行人公告送达腾房公告,责令其限期搬离。5月16日行动当日,执行干警赶赴执行现场,并邀请公证人员全程公证见证腾房过程。确定房内无人后,强制开锁进入,依照既定方案,执行干警对屋内物品逐一清点造册,经申请执行人查验后,将物品搬离房屋交由申请执行人暂时保管,并将房屋顺利交付给申请执行人。
“执”有速度
本次专项执行行动中,需腾退房屋共43间,有住宅也有商铺,有楼房亦有平房,被执行人有逃避执行、拒不到场的,也有年迈体弱、行动不便的,我院在5个小时内依照既定方案针对各案精准施策,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将上述房屋全部腾退完毕,在“善意、文明、规范、公开”的理念下,展现了法院执行的雷霆速度。
民生案件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强制腾房,一直是执行工作中的难题,更是人民群众在执行中“急难愁盼”问题的突出体现。
朔城区法院将以本次专项执行行动为契机,始终秉持“司法为民”理念,以“如我在执”的态度,坚持“小案不小办”,切实加大执行力度,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争取相关单位配合,集中力量解决一批涉民生案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