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廉政共建 > 检察 > 正文
【青蓝志系列】王小丹:以榜样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5-06-30来源:廉政中国编辑:小编

  微信截图_20250630192732.png

作者简介:王小丹,1990年出生,研究生学历,法律硕士学位,毕业于甘肃政法学院,2014年12月考入临汾市人民检察院,现为第二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以榜样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王小丹

  “有一种力量无人能抵挡,它永不言败生来倔强;有一种理想照亮了迷茫,在那写满荣耀的地方。”

  当谢金娜检察官以平和而坚毅的眼神,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分享办案经历时,这首《生来倔强》的旋律便在我心中反复回响。

  她从检生涯中折射出的专业光芒与为民情怀,如同一束穿透迷雾的光,不仅展现了优秀公诉人的精神底色,更让我在司法实践的道路上看清了前行的坐标。

  作为一名年轻的检察官助理,我将以谢金娜检察官为榜样,始终保持那份“永不言败、生来倔强”的精神,用专业和情怀书写属于自己的法治篇章。

  司法为民

  在个案办理中镌刻公平正义

  谢金娜检察官讲述的两起案件,如两面棱镜,折射出司法为民的深刻内涵。

  刚入职时协助办理的贪污案中,面对律师试图以舆论施压的插曲,前辈那句“正义和大众绝不会被舆论带偏”,让她懂得司法者需以理性锚定公正;

  在办理贩卖毒品案时,她凭借职业“嗅觉”敏锐发现漏犯,最终以扎实证据链让漏犯获刑。这不是冰冷的法条适用,而是“不放过一个不法分子”的使命践行。

  她用案例告诉我们:司法为民从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藏在每一份证据审查、每一次庭审辩论、每一个追赃挽损的细节中。

  我在重罪检察部门协助办案时,那些因邻里纠纷、情感纠葛走向极端的故意杀人案件,总让我思考“为民”的深层含义。

  在近期观摩的一起复仇杀人案庭审中,被告人虽认罪却始终认为“为母复仇”天经地义。

  公诉人在辩论中既肯定其人性中的温情,又循循善诱:“成长的不顺或许与母爱的缺失有关,但更需要学会自我和解”。

  当被告人眼中的戾气逐渐消散时,我突然理解:

  司法为民不仅是让罪犯伏法,更是用法律的温度化解症结,让迷途者找回方向。

  正如大学同学在朋友圈所言:“法律人的战场,是让每一次庭审都成为公平正义的‘具象化’奔赴”。

  精进不休

  在深耕细作中锻造担当本领

  谢金娜检察官的成长轨迹,是一部“跬步千里”的实践教科书。

  入职时每日背诵三个法条的坚持;

  审查报告中几十页详尽的证据分析;

  对每个案件疑点“时时放心不下”的钻研;

  这种将专业刻进骨髓的敬业态度,让她从青涩新人迅速成长为业务标兵。

  反观自身,在工作中常困于“完成任务”的惯性,对法律适用的深层法理、证据链条的逻辑闭环缺乏钻劲,终究是“浅尝辄止”。

  而她“以点带面”的学习思维,恰是破解业务瓶颈的密钥。

  法律工作者的担当,是扎根于每一次法条研习、每一份文书打磨、每一场庭审交锋的厚积薄发。

  正如荀子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律己守心

  在闪耀检徽下筑牢廉洁防线

  “一枚检徽的重量,需要一生的清白来承载。”谢金娜检察官讲述的警示案例发人深省。

  某公诉人因收受当事人贿赂,被辩护人当庭举报,不仅毁掉职业生涯,更玷污了检察公信力。

  当检徽第一次别在胸前时,我们接过的不仅是荣誉,更是“廉洁如水”的承诺。

  在检察机关,廉洁自律从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

  那些写满警示的案例通报、一次次廉政谈话,都在提醒我们:司法权力的光环下,诱惑从未缺席。

  唯有将“慎独、慎微”刻进骨子里,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检徽的纯洁,才能够让法律的天平永不倾斜。

  榜样如灯,照亮的不仅是前行的路,更是初心的方向。

  当我在堆积的案卷前感到疲惫,当复杂案情让我陷入迷茫,谢检察官的身影总让我想起:

  司法之路从来不是独行,那些在为民实践中坚守、在专业领域里深耕、在廉洁阵地上挺拔的身影,早已化作照亮征途的光。

  我要以他们为标杆,让榜样的力量化作脚下的步履,在追寻公平正义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