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秦琴 杨润德 梁月仙)在山西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有一项独特而震撼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风火流星”,它比锣鼓更添几分热闹,比烟火更显绚烂辉煌。这项融民间杂技与中华武术精髓于一体的民间社火表演艺术,以铁笼飞舞、木炭炽热、火花四溅的壮观场景,绘出一道道亮丽的弧线,风助火势,火随风舞,人与火相融,演绎着扣人心弦,令人叹为观止。
今年25岁的孙梓朝,家住太原市晋源区,是“风火流星”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第四代传承人。他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梦想,希望能借助现代文化的热度,将晋阳的“风火流星”传遍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祖辈的引领,让他踏上了学艺的征途。历经百余年风雨的“风火流星”,曾作为“开路将军”,在传统节日的社火表演中独领风骚。然而,其练习难度极大,危险性极高,能将各种花样融会贯通者寥寥无几。孙梓朝自幼受舅爷爷(第二代传承人)的影响,对“风火流星”情有独钟。9岁时,他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艰辛的学艺之路。每一个动作,如“持”“咬”“飞”“转”,都需经过千锤百炼方能得心应手。那段汗水与泪水交织的岁月,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交流演出中,他感悟到了文化交融之美。经过十几年的刻苦钻研,孙梓朝终于学有所成。他跟随老一辈艺人,参加了国家、省、市级的各类演出,将“风火流星”的魅力展现给了更多的人。今年6月,他更是将山西的民俗文化带到了新疆,参加了山西援疆非遗系列展演。夜幕中,“风火流星”惊艳亮相,火花如流星般划破长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那一刻,他深感自豪与荣耀,感受到了跨越地域和民族的文化共鸣与交融。
常有人问孙梓朝练习“风火流星”是否辛苦,他总是坚定地回答:“苦是苦,但这份热爱让我坚持至今。”从中学到大学,他一直在为“风火流星”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努力拼搏。大学期间,他将这项“品牌活动”与“大学生第二课堂”、高校社团活动相结合,呼吁更多年轻人发挥传媒专业优势,参与这项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纪录片《百年记忆风火流星》真实记录了“风火流星”百年的发展历程和每一代传承人的改良与创新,孙梓朝作为小组成员全程参与,用专业知识回馈着对这份艺术的热爱。
作为社区专职工作者,孙梓朝将“风火流星”的宣传推广活动与自身工作相结合,积极探索“非遗进社区”向“非遗在社区”的转变。他针对不同的成员制定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案,引导居民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这是一场文化的接力赛,每个人都是传承的火炬手。孙梓朝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他将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大“风火流星”道具的创新力度,力争用科技的力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让“风火流星”舞动得更加绚烂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