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廉政在线 > 浙江 > 正文
浙江省委书记王浩谈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
2025-03-28来源:廉政中国编辑:小编

  微信截图_20250328224648.png

持续深化“八项工程”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王浩

  今年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部署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周年、提出“红船精神”20周年,还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关键之年。在这样重要的节点,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贯彻落实“4+1”重要要求,研究部署持续深化“八项工程”,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切实增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政治自觉

这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财富,2005年还亲自主持召开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部署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特别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时提出“4+1”重要要求,对浙江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寄予厚望重托。对浙江来说,必须以感恩之心、忠诚之志,把习近平总书记留下的宝贵财富传承好弘扬好、把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重大使命承担好落实好,以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实绩实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这是发挥浙江人文资源优势、激发深层次活力动力的务实举措。浙江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独特的精神标识、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良好基础,特别是“文化+”等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了一批全球有影响力的文化平台、文化品牌、文化产品,深厚的人文资源既是浙江的独特优势、也成为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对浙江来说,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有丰厚资源和先行优势,必须坚持以文铸魂、以文赋能、以文兴业、以文惠民,更好地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硬实力,让文化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这是加快打造“重要窗口”、全方位展示浙江形象的内在要求。文化是展示形象的“亮丽名片”、是促进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借助G20杭州峰会、杭州亚运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良渚论坛”等重大文化活动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浙江在全球的知名度美誉度,浙江越来越成为展示中国形象、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一扇重要窗口。对浙江来说,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必须从服务全国、放眼世界的更高站位和更大视角,打造更多有影响力、传播力和辨识度、美誉度的文化标志性成果。

  总之,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是浙江必须担负起的政治责任,也是浙江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十分紧要、势在必行,必须做好,也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做好。总的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化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锚定建成“5个新高地”,统筹推进“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以文铸魂、以文赋能、以文兴业、以文惠民,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引导全省上下大力弘扬“六干”作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准确把握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改革创新举措和重点工作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标志内涵是“5个新高地”,改革创新举措是“3个‘文化+’”,主要任务是7方面重点工作,要围绕“5+3+7”抓好贯彻落实。

  战略目标:《关于持续深化“八项工程”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到2027、2030、2035等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核心内容就是建成“5个新高地”,这既是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和党中央相关部署,也是契合浙江实际、必须自觉肩负、能够努力实现的,阐明了高水平文化强省的标志内涵。

  建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铸魂传播新高地。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必须成为学习贯彻、研究阐释、宣传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省域范例,这既是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最鲜明最根本的标志性成果,更是浙江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对这一新高地,要从3个层面来认识把握:一是溯源,用好“八八战略”宝贵财富,持续深化“循迹溯源”,梳理好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演进脉络,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四个认同”。二是铸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教育人民,用伟大建党精神包括红船精神滋养人心,不断夯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三是传播,深化宣传宣介宣讲,主动讲好总书记故事、阐释总书记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全省党员干部群众要自觉在“铸魂”上争当排头兵、奋力作示范。

  建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高地。把握好赓续与创新的契合点,树牢“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以严格标准建立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传承赓续历史文化的精华瑰宝,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在守正创新、推陈出新中形成一批重大文化双创标识。

  建成人文经济新高地。推动浙江优秀文化基因与经济发展交融共兴,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等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因地制宜激活文化新质生产力,构建“平台+企业+产品+品牌”的文化产业体系,充分释放文化新消费、新业态、新服务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推动新型文化业态成为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建成社会文明新高地。要发挥文化引领方向、凝聚人心的价值功能,推动人的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满足人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让所有人都看到浙江人有道德、有涵养,浙江文明程度高、社会风尚好,打响“在浙江看见文明中国”品牌。

  建成国际文化交流新高地。持续深化文化与文明交流互鉴,建强用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良渚论坛”等平台,增强主流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不断提升浙江文化的外向度和美誉度,让文化成为“重要窗口”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鲜明标识。

  改革创新举措:以“文化+”的改革创新理念和方法,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民生融合发展,打通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突破口,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提升、整体增效。

  “文化+科技”。当前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等深刻改变文化业态、舆论传播和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关键变量,特别是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全面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和科技融合改革,创新实施浙江文化数字工程,发挥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引领作用,布局打造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高能级平台。要完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赋能文化内容生产和传播机制、新型文化业态培育机制,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文化”新业态。

  “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有着天然的联系,也都是浙江的金名片,融为一体才能相得益彰。要以健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深化文旅运行机制改革,优化文旅融合高能级平台建设机制,加快构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生态体系。要扩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培育文旅“爆款”,迭代“大景区+新业态”培育矩阵,提升“诗画浙江”吸引力影响力。

  “文化+民生”。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是推进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文化建设必须让老百姓所喜爱、有参与度、能接受、能受益。要加快构建均等化标准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用最少的投入、办最多的事情、提供最好的服务。要深化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改革,构建人文乡村建设推进机制,推动优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全域覆盖、全民共享。要高水平建设体育强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重点工作:聚焦7方面重点工作,贯通落实、靶向发力,加快实现新提升。

  聚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上实现新提升。要擦亮“循迹溯源”研究品牌,推进“八八战略”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包括红船精神,以及浙江精神。要完善党的创新理论铸魂机制,实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提质增效行动,深化8090和00后青年理论宣讲。要健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体系,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打造有利于传播和群众接受的模式,擦亮“第一视点”专栏金名片。要做强哲学社科基础支撑,推动研究中心、教研中心、文献集成中心整合资源力量、实现贯通联动。

  聚焦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赓续历史文脉上实现新提升。要建立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政绩观,落实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等,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要擦亮世界文化遗产群金名片,推进实施浙江考古“启明星”计划,提升西湖、大运河、良渚等世界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加强上山文化遗址研究保护。要打造“大系”文化项目标识,扩大“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影响力,启动“中国历代书法大系”项目,深化“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要构建省域文化标识体系,系统梳理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实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挖掘弘扬浙商文化时代价值。

  聚焦打造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精品,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上实现新提升。要推出现象级文艺精品文化产品,以新时代文艺精品攀峰行动为牵引,实施“四个一百”工程,加快推动文体制造数字化转型。要打造高能级文化产业平台,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提升之江文化产业带能级,建设横店国际影视文化创新中心。要孵化世界级一流文化企业,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做优做强,引导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发展,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文化企业。要培育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深化“文化+百业”“百业+文化”,引导支持茶叶、丝绸、黄酒、木雕、石刻、青瓷等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

  聚焦提升人民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在共同富裕精神富有上实现新提升。要深化文化特派员制度推进人文乡村建设,将人文乡村建设作为推进“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实施“精神家园”夯基提效工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迭代提升品质文化生活圈,加强山区海岛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创新打造公共文化共同体。要打造好用管用的公共文化设施,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化设施,探索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要实施社会文明提升行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践行机制,擦亮“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品牌。要大力建设书香浙江,做强做优主题出版,大力发展网络出版,打造一批特色书店、乡村文旅书屋、阅读街区等。

  聚焦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扎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上实现新提升。要打造浙江特色文旅精品爆款,打响“乡村旅游看浙江”品牌,纵深推进乡村旅游“五创”行动,促进“展会+旅游”“演艺+旅游”“康养+旅游”“赛事+旅游”等融合发展。要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文旅投资“双百”计划,实施串珠成链“十大百亿”工程。要探索建设全域智慧旅游,发展“人工智能+文旅”,打造“入浙游”大模型,推进入境游全链条便利化“一件事”改革。要培育文旅消费品牌,打响“浙韵千宿”“浙派好礼”等品牌,发展低空旅游等文旅新消费,提振全民文旅消费。

  聚焦加强文化交流传播,在更好展示浙江“重要窗口”形象上实现新提升。要擦亮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金字招牌”,推动互联网先进技术和最新应用走进峰会,推动政府、产业、技术多方融合,提升专业化、国际化水平。要扩大“良渚论坛”国际影响,推进良渚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等重点项目,探索举办“良渚论坛”海外分会场。要迭代潮新闻、Z视介新型传播平台,发展文化创作、影视生产、文化传播、网络社区等全链路文化传播生态。要打造国际传播重点基地,做强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推动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文化“新三样”走出去。

  聚焦涵养最优文化生态,在锻造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上实现新提升。要实施高层次领军人才“文杰行动”,培养引育一批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和名家大师,深入推进浙籍文化名家回归。要实施青年文化人才“文新行动”,统筹提升“六新”青年文化人才培养项目,畅通优秀人才职称申报绿色通道。要实施人才生态涵养“文优行动”,深化实施“名家带徒”计划,健全“人人尽展其才”的使用机制,选优配强文化领域干部,优化文化管理体制,推动文化人才交流共享,让浙江成为人才向往之地、聚集之地、创业之地。

  (摘自王浩同志2025年2月18日在持续深化“八项工程”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动员部署会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今日浙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