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田波涛)2025年以来郑州禁毒部门以“预防为主、宣传先行”为核心理念,将传统治理手段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构建起“全民参与、科技支撑、源头阻断”的立体化禁毒网络。
在中原区郑工社区的广场上人头攒动,一场别开生面的“禁毒田间课堂”正在展开。禁毒民警手持罂粟植株模型,向居民详细讲解“三看一闻”识别法——观察叶片锯齿状边缘、茎秆白色绒毛和果实球形特征,嗅闻特殊刺鼻气味。禁毒社工现场演示如何区分虞美人与罂粟幼苗,居民们围成一圈,用手机拍摄记录,甚至主动提问。“以前总觉得毒品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一株花也可能违法!”一位社区居民感慨道。
这样的场景,仅是郑州禁毒宣传矩阵的缩影。通过悬挂横幅、发放手册、禁毒宣讲、校园手抄报比赛等形式,将“种一株也违法”的法治观念深植人心。
针对毒品原植物种植隐蔽性强、易复种的难题,郑州市推动“人力铁脚板”与“科技新翅膀”协同发力。在城乡结合部,禁毒民警与社工组成踏查小队,在田间地头、废弃厂房、居民院落等易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区域进行排查,并针对老年人、青少年等易受误导群体,用通俗语言讲解毒品危害,提升群众识别与举报意识。
为破解传统踏查效率低、盲区多的难题,郑州市通过操控无人机发挥其机动性强、监测范围广、高清拍摄等优势,对城乡结合部、废弃院落、周边山区林地、密集植被等区域进行航拍扫描,结合AI图像识别技术快速定位可疑种植点,实现“空中无死角、地面无遗漏”。
在刚性执法与柔性宣教的结合中,郑州探索出禁种铲毒的“共治密码”。与此同时,对提供线索举报者,公安机关将按照《河南省毒品违法犯罪举报奖励办法》给予奖励,每铲除罂粟100株,奖励100元,并为举报人严格保密。
下一步,郑州市将持续深化科技赋能与社会共治,让‘不敢种、不能种、不想种’成为全民共识,为高质量建设平安郑州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