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薛永龙)城市更新进程中,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既是一项“关键小事”,也是一项“民生大事”。太原迎泽区庙前街道南海街二社区以“同心同议”协商议事平台为突破口,在韶九巷16号院电梯加装过程中,积极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协商共治、民生为本”的治理新路径,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构建“三维联动”协商体系 激活多元主体动能
面对加装电梯过程中出现的产权复杂、意见多元等难题,社区创新构建“三维联动”协商体系:在物理空间上,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议事厅等场所,打造“固定+移动”的议事阵地,将协商平台延伸至居民家门口;在参与主体上,建立“五方协同”机制,由社区统筹协调,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地单位、居民代表形成治理联盟;在资源整合上,引入法律顾问、电梯专家等专业力量,建立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矛盾调解三支服务团队,为协商提供专业支撑。
韶九巷16号院电梯加装工程启动初期,面临着底层住户反对、资金分摊争议、施工方案分歧等重重难题。社区依托“三维联动”协商体系,通过“流动议事会”的形式,先后组织16场专题协商,邀请专业人员解读政策,设计师讲解技术方案,律师普及物权法规,逐步打消居民的疑虑,推动工程顺利进行。
完善闭环协商机制 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协商议事过程中,社区建立“三阶九步”协商流程,形成完整议事闭环。前期准备阶段,建立“提案收集-议题筛选-方案预研”机制,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的方式,收集居民意见建议45条,并运用“四色分类法”将问题划分为技术类、政策类、利益类、情感类,分类制定应对策略;中期协商阶段,按照“分组讨论-联席磋商-全体表决”程序,针对电梯品牌选择、费用分摊比例等关键点,组织相关人员分组研讨,再由党员代表牵头开展多轮磋商;后期实施阶段,构建“协议公示-执行监督-效果评估”体系,设立由居民代表、物业人员、社区干部组成的监督小组,建立“日巡查、周例会、月通报”制度,护航改造项目顺利完成。
经过8个月的共同努力,该院11个单元的电梯陆续投入使用,惠及90余户居民。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让居民实现了“电梯上楼”,更推动形成了“有事好商量”的社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