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孙锁贵 张利康)5月12日,我们迎来了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增强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当天下午第一节课,吕梁离石区长治路小学校各班开展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主题队课活动,共同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升自救互救技能。
2008年5月12日,一场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突袭四川汶川,这场灾难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为了铭记历史,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旨在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往往突如其来。当地震发生时,掌握正确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室内避震:若在室内,应迅速躲在坚固家具下,如桌子底下,用坐垫、枕头等柔软物品保护好头部、颈部;若无处可躲,也可选择承重墙的墙角处,身体紧贴墙根,头部尽量靠近墙面,用双手护住要害部位。
室外避震:在室外时,要远离高楼大厦、电线杆、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物体,选择开阔地带蹲下或趴下,避免被掉落物砸伤。
被困后:若不幸被困,要保持冷静,保存体力,利用砖块、铁管等物体有规律地敲击管道或墙壁,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火灾的发生会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掌握火灾应对方法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及时报警:发现火灾时,要第一时间拨打火警电话119,清晰告知火灾发生的详细地址、火势大小、燃烧物质等关键信息。
正确逃生:用湿毛巾或湿布捂住口鼻,弯腰低姿态前行,避免吸入浓烟;身上着火时,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若逃生通道被大火封锁,应立即退回室内,用湿布塞住门缝,防止浓烟进入,并在窗口挥舞鲜艳衣物,发出求救信号。
不乘坐电梯:火灾发生时,电梯可能因断电等原因被困,所以一定要选择楼梯逃生。
台风常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危害,做好台风应对准备很关键。
提前预防: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提前了解台风的路径和强度;检查并加固门窗、阳台护栏等,收起窗外易被风吹走的物品;储备足够的食物、饮用水和应急药品。
室内躲避:台风来临时,尽量待在室内,关闭门窗,避免外出。若在户外,要远离广告牌、大树、电线杆等易被风吹倒的物体,不要在临时建筑、危房等不安全场所避风避雨。
台风过后,若道路积水,不要贸然涉水,避免掉入窨井或被触电。
洪水自救:受到洪水威胁时,应按照预定路线向山坡、高地等高处转移;若被洪水围困,要利用木床、桌椅等漂浮物等待救援,不要游泳逃生,更不要攀爬带电的电线杆。
泥石流应对:当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上游或下游逃生;不要停留在低洼处,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急救常识: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遇到受伤人员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对伤者进行急救处理,为挽救生命争取时间。
通过本次“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主题队课活动,同学们对各类灾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丰富实用的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知识。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让我们将所学知识牢记于心,落实于行,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排查灾害隐患,共同筑牢防灾减灾的安全防线,为构建平安校园、平安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