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方伟 张晓丽)当课本上那些神秘的细胞结构、复杂的蛋白质形成过程,不再只是干巴巴的文字与平面图像,而是以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模型跃然眼前,同学们用知识和实践出奇妙火花。近日,临汾平阳中学校高一年级成功举办了以“生趣盎然,有模有样”为主题的生物模型制作大赛,为学生们搭建起一座连接抽象知识与具象世界的桥梁。
当科学遇上艺术
同学们以“细胞结构”“蛋白质形成过程”等为主题,利用超轻黏土、彩泥、废弃纸盒、铁丝、牙签等日常材料,将微观世界放大呈现。例如:细胞模型、蛋白质形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DNA双螺旋结构”等作品,以细腻的雕刻和巧妙的色彩搭配惊艳全场。
从理论到创造的跨越
模型制作不仅是手工活动,更是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氨基酸模型→肽链→蛋白质”的逐步构建,学生亲身体验了生物大分子合成的逻辑链条,理解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在设计与修正过程中,学生学会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用工程思维解决问题,例如在材料选择上需兼顾环保性、稳定性和美观性;数学计算(如氨基酸排列组合)、艺术设计(色彩与比例)与生物知识的结合,展现了STEM教育的多元价值。
科学性与创意性并重
大赛采用师生联合评审机制,从科学性、创新性、美观性、环保性四大维度进行综合评分。优秀作品在校园及线上平台同步展览,成为校园科学文化的一大亮点。获奖学生代表分享感悟:“模型制作让课本知识‘活’了起来,失败与改进的过程更让我体会到了科研的严谨与乐趣。”
让科学之种生根发芽
在这场生物模型大赛中,我们看到了学生们对科学的热爱如星星之火,有了点燃整个知识宇宙的潜力。生物学不仅是探索生命的学科,更是守护地球生态的钥匙。希望同学们以模型为起点,延续对自然的好奇与敬畏,如同破土而出的幼苗,在科学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未来,我校将持续举办此类活动,推动学科实践与创新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科学基因,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多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