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薛永龙)近年来,太原迎泽区桥东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构建“1+3+N”立体化思政教育体系,以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通过搭建“头雁讲堂”“知行学堂”“明理课堂”三大平台,实现分层分类教育,延伸N个实践载体,形成“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良性循环。
强化“一个核心”
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学
街道将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作为思政教育的“领头雁”工程,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多措并举深化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促进街道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理论保障。
制度化学习。坚持以政治学习为根本,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的首要任务,把党章、党规党纪、党史等内容作为“必修课”“常修课”,每年制定印发《桥东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重点内容安排》,引导成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严格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学前书记审定、学中成员领学、学后专人记录”的工作流程,完善研讨、考勤、落实、督导等制度,形成注重政治理论学习的良好学风。
课题式研讨。坚持“一月一主题”,通过观看视频、讲授专题党课、集中讨论等多种形式,推动理论认知从“碎片化”向“系统化”跃升。围绕理想信念教育,实施“理论学习+实地观摩”模式,组织成员前往红旗渠、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等地开展现场学习,通过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讲解变互动的方式,推动理论学习“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围绕基层治理难点,实施“理论学习+现场调研”模式,与业务部门围绕物业服务等内容开展联组共学,将学习课堂搬到基层一线,深入现场调研,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政策落实,不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联动式运用。坚持学用相长,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理念,将理论学习与具体工作相结合,建立学习成果转化清单,健全“班子成员联社区、‘两委’干部联网格、党员联居民”的“三联”走访机制,班子成员“常态化”“组团式”下沉社区调研走访、疏堵解难、跟踪问效,街道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共同商议解决共性问题,形成“走访—研究—整改—回访—销号”的闭环工作机制,推动供热保障、困难帮扶、资源共享、阵地建设等举措落地。
打造“三大课堂”
分层分类全面学
街道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全力打造“三大课堂”,着力在育苗储雁、提升素质上下功夫,为基层党组织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头雁讲堂”,模范引领强信念。“头雁讲堂”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模范人物等开展专题讲座,省委、市委党校优秀教师解读党的创新理论,“锦绣姐姐”宣讲团成员作心理健康辅导,街道主要负责人讲授专题党课,优秀社区书记分享工作经验……不同领域的“头雁”分享经验、解读政策、传授知识,为街道干部群众带来高水准的思想盛宴。
“知行学堂”,靶向提能促落实。每周的社区例会前半小时,是“知行学堂”的开课时间。街道组织社区书记、副书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上级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各地先进社区的典型经验,坚持“每周一学、每月一讲”,通过交流学、研讨学的方式,疏通思想堵点,补齐能力短板,消除经验盲区。同时,定期组织前往兄弟社区参观学习,开展“书记擂台赛”,推动社区骨干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明理课堂”,青春赋能育新人。“明理课堂”致力于加强青年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青年干部搭建展示自我、锻炼成长的平台。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通过读书分享、红色诵读、90后讲故事等形式,鼓励青年干部走上讲台,展现青年风采,激发创新活力。建立导师制,邀请优秀中层干部担任导师,持续当好青年干部引路人。目前,街道已有10位35岁以下青年干部担任各股室负责人。
拓展“N个载体”
教育成果落地实
街道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除了“1+3”的核心架构,还积极探索N项特色举措,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和载体,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打造“线上平台”。利用街道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设“学习驿站”“学习书签”专题版块,定期发布党的理论知识、政策解读等内容;培育选拔基层优秀宣讲员,围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开展线上“微宣讲”,方便干部群众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推动阵地覆盖。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小区党群服务站和社区书屋等阵地,利用文艺宣讲队、老党员宣讲队等队伍,扎实开展“庭院党课”“红色宣讲”等活动,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实现实践融合。深化大学习、真落实,开展党组织“三会一课”规范化、标准化运行回头看,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办“市民夜校”,开展“百名党员领办百件微心愿”行动,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