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秦琴 张学平)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3月14日,太原古交市邢家社司法所化身“法治主播”,走进古交农商行邢家社支行,开启了一场以“司法视角下的金融风险防控”为主题的“普法直播课”,为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送上了一份“法治大礼包”,助力打造金融安全“升级版”。
课上,司法所负责人变身“案例讲解官”,用“以案释法+互动答疑”的方式,深度剖析非法集资、电信诈骗、违法发放贷款等金融领域“高发雷区”。针对非法买卖个人电话卡、银行账户和企业对公账户等“黑灰产业链”,负责人直接“上硬货”,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并发出“灵魂警告”:此类行为不仅会被“重拳出击”行政处罚,还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等刑事犯罪,最终“坑了自己,害了别人”。
此外,负责人还化身“反诈导师”,结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涉及银行的7条法律条文,为银行量身定制了5条“反诈秘籍”,助力筑牢金融安全“防火墙”。针对违法发放贷款罪,负责人更是“划重点”,详细讲解其构成要件和常见行为,并结合信用卡纠纷、贷款违约等“典型案例”,直击合同审查、证据留存等“风险盲区”,为银行从业人员敲响“警钟”。
司法所负责人强调,金融风险防控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多方“组队打怪”。他建议银行与公安、监管部门“联动作战”,完善联动预警机制,从源头“掐灭”风险火苗,共同守护群众的“钱袋子”。
这场“普法直播课”干货满满,既有“硬核”法律知识,又有“接地气”的案例分析,为银行从业人员解锁了金融风险防控的“新姿势”,有效提升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邢家社司法所通过“送法进银行”,将司法智慧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为古交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赢得了现场一致“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