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薛永龙)悠悠万事,民生为基。近年来,太原阳曲县黄寨镇坚持从“小切口”破题,从细致入微、温暖人心的服务入手,用心用情用力推进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五小”(小食堂、小澡堂、小理发室、小卫生室、小文化室)服务,让群众收获家门口的幸福。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各村(社区),倾听大家伙儿的真实心声,探寻“小服务”如何撬动乡村治理“核聚变”。
村书记:从“疲于跑腿”到“治理有方”
“乡村振兴不是砸钱建高楼,而是让每个人在家门口触摸到幸福。”录古咀村刘书记坦言,“自从开展‘五小’服务,变化肉眼可见: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成为‘人气磁场’,留守老人吃饭有伴,志愿者还能顺带摸排独居老人需求,村卫生室打通健康‘堵点’,慢性病老人不用再奔波各大医院。‘五小’不仅是服务场所,更成为村民议事协商、互帮互助、矛盾调解的公共平台。开展‘五小’服务后,我们村乡风更加文明,邻里更加和睦,最核心的是党支部凝聚力更强了。”
留守老人:从“孤独守望”到“老有所乐”
莎沟社区的老人张大妈,儿子儿媳在太原上班,“过去最怕下雨天,关节炎犯了,烧顿饭都难,现在走5分钟到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免费就能吃上四菜一汤热乎饭,还能和大家伙唠嗑。”
“看看村里为我们这些老人的孝心澡堂,里面有浴凳、防滑垫、不锈钢扶手,真真正正将服务落到实处细处。”录古咀的蒋大爷傲娇地说道。
“之前去县城剪个头发得二十多块,现在在村委会自家门口理发,很近很方便就不说了,关键不收钱还有人照顾。”中社社区的大爷大妈纷纷说道。
“我有高血压,以前去县城得走六、七里路,现在村头卫生室就能测血压、拿药。上次头晕,村医10分钟就到家里,儿子视频时直说‘比我们在家管用’。”南留南村的康大爷说道。
外出务工家庭:从“焦头烂额”到“心安之处”
城晋驿社区的赵大哥和妻子在外地工作,最担心的就是父母独居在村,无人照料,发生突发状况。令他们感动的是居委会对老人的“隐形守护”:家庭医生定时上门体检,专家义诊时时开展,还有下象棋、参加舞蹈队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前总为谁请假回村吵架,现在爹妈在村气色都变好了,我们加班都安心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五小”服务的价值远不止几间房、几项服务,对村书记,它是破解乡村治理的“金钥匙”,对留守老人,它是抵御孤独的“暖心巢”,对在外务工家庭,它是连接城乡的“安心桥”。当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飘出饭香、澡堂传来哗啦啦水声、活动室响起笑声、卫生室报来健康提醒,乡村振兴便有了最动人的底色。
“五小”服务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重塑黄寨乡村生态,黄寨镇将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实与村民参与,确保基层服务的长效性和普惠性,让“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照亮更多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