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端论坛 > 正文
【正风深一度】看看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
2024-09-20来源:廉政中国编辑:小编

  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老百姓期盼的实事,是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的大事。经过全面从严治党“十年磨一剑”的持续努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歪风邪风得到有力遏制,为之一新的党风政风凝聚起党心民心。但我们仍要清醒看到,漠视群众合理诉求、伤害群众感情的不正之风仍时有发生,既阻碍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下更大气力纠治。

微信截图_20240920095415.png

  对群众呼声视而不见  缺乏主动作为

  服务群众意识好不好,群众工作能力强不强,关键要看为群众解决了多少难题、办了多少实事。民心就是一杆秤,能称出谁四两、谁半斤。调研发现,在日常办理业务过程中,群众对“办不成”“很难办”“不给办”的现象,特别是“没人管”“不解决”“瞎白跑”等问题反映比较突出。

  视而不见、能躲就躲是一类典型表现。有的干部冷淡漠然,把群众的操心事当成麻烦事,对一些群众工作选择性忽视,致使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如东北某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在12315平台存在472件举报件超期分拨、超期办结的问题,不作为、慢作为让群众反映强烈。有的服务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拿所谓规则、制度当作拒群众千里之外的“挡箭牌”。如某地个体工商户4个月内连续申请了13次营业执照都没有办下来,工作人员只说“看办事指南照着操作”,连群众把笔记本电脑带去请教也不理睬,造成不良影响。

  敷衍拖绕、能推则推是另一类突出表现。有的左拦右挡“打太极”,能让别人办的绝不自己办,一件小事在领导中转来转去,在部门中推来推去,让企业和群众跑断腿。如东部某地2个区直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预付消费卡退费问题“踢皮球”,政务服务热线工单竟然回退达51次、扯皮52天,相关问题直至纪检监察机关介入才得以解决。有的大念“拖”字诀,能明天办绝不今天办,弄到最后,事情被拖黄,企业被拖垮,群众被拖怕,小纠纷拖成大矛盾。如东部某村负责人办理群众诉求久拖不决,未将已缴纳的燃气费用交付燃气公司,村民多次反映该问题,均敷衍回复,导致群众长期无法使用燃气。

  还有一类是欺上瞒下、能蒙则蒙。有的消极应付,弄虚作假,挥霍群众信赖。如中部某地街道办在办理省委巡视组交办的居民信访事项过程中,根本未与信访对象联系,也未入户了解情况,就上报虚假整改情况,引发群众不满。有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上落实到位喊得响,暗地里应付了事混过关,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群众利益受损。如西部某地村支书作风不实、履职不到位,连续4个月对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整治零报告,导致部分房屋受损的群众未享受到危房改造补助等惠民政策。

微信截图_20240920095900.png

  办事破规不公  影响政府公信力

  特权是最大的不公,对党群关系最具杀伤力,人民群众最痛恨。随着正风肃纪持续发力,特权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特权思想在少数人头脑里根深蒂固,特权行为时有发生,践踏公平正义,破坏制度规则,引发群众反感。

  有的平时不守矩,仗着手中有权,视规则为无物,颐指气使。有的热衷于谋取“特殊利益”,一些干部亲属子女也跟着显摆嘚瑟,在升学、就业、看病、提拔、办事等各方面开后门、走捷径,无孔不入,肆意侵占公共利益。有的自认为高人一等,时时处处都要彰显“与众不同”,在公共场合不遵守社会管理、交通规则和公共场所秩序等,让群众厌恶不已。如东部某地酒驾整治执法中,民警发现一可疑车辆,驾驶员称“是市公安局的”,民警便未拿仪器测试,未查看驾驶证就放行车辆,看人下菜,大搞内部特殊化。有的官气十足,派头随着级别增,脾气随着头衔长,对群众态度蛮横,发号施令,任性妄为。如西部某地一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在单位食堂中,必须由其先行打饭后,其他干部职工方可用餐。

  有的工作“拉抽屉”,制定政策缺乏连续性。有的地方一任领导一种思路,甚至一会儿一个思路,政策目标一会儿一变,规划蓝图一任一样,“张书记来了种玉米、李书记来了种大豆”,糟蹋了庄稼、坑了百姓,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有的政策把握不准,导致执行走样跑偏,扭曲政策初衷,损害群众利益。如东部某地村干部李某在负责村土地换社保工作中,私自采用拼凑方式产生社保名额,将不符合条件的村民纳入,导致符合条件的村民利益受到侵害,人为造成了不公平、不公正。

  有的处事不公允,利用手中职权暗箱操作。有的在救济、补助上办事不公,把救济、补助款物作为“顺水人情”分配给不符合条件的特定关系人,形成“关系保障”,“暖”了亲友,却“寒”了群众。如中部某地村支书田某在申请低保工作中隐瞒家庭经济情况,帮助多名不符合或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亲属违规领取低保金。有的利用职权或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干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公共项目,为亲人朋友“打招呼”,帮助其在竞争中“拔得头筹”,谋求利益。如西部某地一村委会主任,未经村民会议集体讨论,个人便决定将水利工程项目承包给其亲属施工建设。

微信截图_20240920095912.png

  对企业吃拿卡要  屡禁不止

  “今天啃一把,明天咬一口”,调研中,一些企业向记者反映,有的干部不仅没把服务企业视为职责和本分,还利用手中权力变着法儿设置关卡与障碍,让不少投资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给当地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有的把企业看作“唐僧肉”谁都想吃一口。有的搞选择性执法乱罚款,千方百计赚点捞点、占点要点。如国办督查室公开通报的北方某地级市严重违反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政策要求,违规出台非税收入考核办法,向下辖乡镇(街道、开发区)下达非税收入任务,组织开展运动式执法,出现大面积大规模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引起企业和群众强烈不满。有的则是巧立名目乱摊派,揩企业的“油”,肥自己的“膘”。一些监管部门,自立项目、自定标准、乱收乱罚乱摊派,向企业违规收取、摊派各种费用,损害群众利益,破坏党群关系。有的为了索拿卡要绞尽脑汁,频频暗示,让企业主动“孝敬”,不给好处不办事,侵害企业权益和群众利益。还有的打起“借”字招牌,无偿占用企业的股票、房产、汽车,玩起“白手套”,企业往往不敢得罪,只得乖乖双手奉上。

  有的把企业当作“软柿子”滥用职权捏一把。有的简单粗暴执法,任意拿捏企业,如到企业频繁检查、重复检查、多头检查,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如中部某企业频繁遭遇执法检查,市直相关单位和企业所在区一年进企检查、指导和走访达65次。有的缺乏依法行政的意识,随意执法、恣意裁量、过度处罚,不给需要整改的企业留出合理的时间。有的片面理解、机械执行、野蛮操作,设定“霸王条款”“土政策”进行地方保护,增加企业市场交易成本,影响公平公正。

  有的把企业分成“三六九等”区别对待。有的设置门槛有偏心、服务不尽心,大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往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政策、资金等要素都向其集中,但对中小微企业来说,一些部门关心不够,甚至有所忽视,企业的获得感较低。除了对企业帮扶爱“大”嫌“小”外,有的还只重视招商引资外地企业,忽视本地企业,对二者待遇不一致,“招来外来婿,气走本地儿”。有的仅以税收贡献论英雄,忽视一些企业在就业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的贡献,影响高质量发展成效。

微信截图_20240920095921.png

  风难正根难除为哪般

  一些顽瘴痼疾依然存在,一些变异现象潜滋暗长。有干部坦言,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易发多发,既有部分干部纪法意识淡薄、服务群众能力不足等因素,也有背后思想、制度等原因,根治这些问题,必须由表及里查找根源。

  有的干部当官做老爷思想根深蒂固。一方面,有的干部对权力的本质属性认识错误,深受“官本位”的封建思想荼毒,满脑子充斥着“手中有权、地位显赫,就该高人一等”的想法,认为从政有奉献便居功自傲,搞点特殊也是理所应当,甚至将职位权力视为发财的“孵化器”、铺关系网的砝码,为实现个人利益不惜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另一方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思想作祟,有的干部利用手中权力想方设法,甚至突破纪法为子女“搭桥铺路”,为亲友“打伞撑腰”。再者,有的干部极度迷恋权力,仍有贵贱高低的等级观念,对上谄媚讨好、对下蛮横霸道,事事以领导态度为“风向标”,助推了特权干部的嚣张气焰,滋长不良作风。

  有的干部宗旨意识缺失对群众没感情。一些党员干部缺少对群众的真情实感,进入党员干部队伍目的不纯,不是想着为群众服务,而是以自我为中心,天天惦记着个人的“一亩三分地”,琢磨的不是先干事而是不出事,研究的不是群众的事而是自己的事,把理想信念、宗旨意识都抛在脑后。有的毫无群众观,忘了权力来自人民就要为人民服务,反而认为权力是靠自己奋斗争取来的,将权力视为自己的私家物品,在工作中眼睛看上不看下,只唯上不唯实,视百姓实际困难而不见,置群众反馈建议于不顾。有的热衷追名逐利,认为给群众办事都是不讨好的活,因此迈不开、跑不动,“手里掐着政策,桌上摆着文件”,就是不想劳心费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一些监管成为摆设不起作用。有的是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有漏洞,制定过于宽泛或缺乏法律依据支撑,有的制度过多过滥相互打架,导致执行灵活性大、标准不一。有的是制度执行不到位,一些规章制度虽然建立,但流于形式,随意打折扣、搞变通,导致违纪违法行为发生。如村级虽逐步健全了相关制度,但仍有个别村干部实际操作时不按制度办理,把集体议事规则当儿戏,把财务管理、村务公开当摆设。还有一些是因为部门之间存壁垒,利益链条复杂,监管难度大,导致管理存漏洞,损害群众利益。如殡葬服务市场存在不正当的利益链条,垄断性强,服务内容和价格信息不透明,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有的干部内心贪欲难填大搞利益驱动。有的受现实利益诱惑,并不认为工作是自己的分内之事,认为干了活就要想方设法捞点辛苦费,损公肥私、雁过拔毛,于是总企图在强农惠农、工程建设、农村低保等资金中“分一杯羹”。有的认为替群众办了实事是群众欠自己的,公器私用、强占掠夺,办事前百般暗示、意有所指,办了事就要收红包、揩油水,甚至千方百计吃拿卡要,盘剥克扣群众。还有的对行政执法任务量“下指标”“搞排名”“纳入考核评比”,甚至以罚增收、以罚代管、逐利罚款,多罚多得,错误认为钱从集体账上分到个人腰包就没事,于是侵害群众利益“动力十足”。

  抓重点  破顽瘴痼疾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踏上新征程,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由“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优良的党风政风有着更高期盼。民心所向即为工作导向,要锚定重点,坚决刹住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顽疾。

  责任担起来。谁负责谁担责,明确责任分工,压实主体责任,督促相关部门履职尽责,推动压力层层传导。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关键在主体责任,要害在“一把手”。“一把手”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把责任传导给所有班子成员、压给下面的书记,督促主要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要落实主要领导接访机制,让信访举报成为“一把手”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党委党组要把群众身边不正之风纳入重要议事议程,专题听取汇报,集体研究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纪委监委要负起监督责任,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及时准确发现问题,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督促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意识。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把涉及到群众反映的问题作为部门主责的重要事情来抓,特别是对业务范围内的群众呼声要及时回应。

  聚焦小切口。层层加码大而全是整治效果不彰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受访干部谈到,瞄准目标、精准发力,更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小中见大,把一件件人民群众可感可及“天大的小事”解决好,整治项目由群众点题,过程要请群众参与,把抓住怎样护好村集体“钱袋子”、如何让孩子吃上“放心餐”等群众关心的问题“打捞”上来,小切口、大纵深抓好整治。要小中见情,带着感情做工作,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换位思考又为群众多想几分,使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的过程成为化解基层矛盾、增进干群感情的过程。要小中见实,找准了切口,就要真刀真枪整治,抓好具体,稳扎稳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净化,涤荡痼疾、扫除积弊,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查改一体推。把监督、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起来,纠风治乱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首先以“查”开刀,强力推进办案,狠抓纠风治乱,集中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推动加大基层监督办案力度,抓好线索处置,对涉及范围广、影响恶劣的问题,从严查处、查清查透;对反映具体、条件成熟的,果断立案,迅速突破;对疑难复杂以及干扰多、阻力大的案件,纪委领导要直接指挥,集中攻坚。其次抓“改”,强化以案促改,针对“硬骨头”制定系统治理长期计划靶向施治,不仅紧盯主体部门,也督促相关单位打好“组合拳”,对关键点位既“当下改”又“回头看”,避免“浅层整改多、深入整改少”和整治“一阵风”现象。再次促“治”,对案件查办中暴露出的普遍性、深层次问题,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提对策,推动完善体制机制、堵塞监管漏洞,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果。

  群众去评价。作风是否有好转,要以群众评价为标准、让群众参与监督。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听真话、解实情,问效于民,直接听听老百姓的评判。要畅通群众评价的渠道,通过12345热线、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等平台收集群众反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让民意直达。要把群众评价充分运用起来,既对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及时整改,不断校准群众工作发力点,还将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岗位调整、评优评先的依据,促进有关部门针对性完善政策措施,改进工作作风,引导党员干部主动积极为群众服好务、解难题。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正风肃纪反腐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新时代“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清醒地认识到,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啃食群众利益、损害党的形象,必须紧紧盯住、纠风治乱、扶正祛邪,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不断赢得群众信任信赖,永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4年第18期;作者:陈杨;此稿写作过程中,辽宁省铁岭市,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常州市武进区、淮安市淮阴区、金湖县、泗阳县,浙江省开化县,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弋江区、无为市,福建省石狮市、南安市、德化县、惠安县,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市南区、市北区,河南省南阳市、信阳市平桥区、罗山县,湖北省英山县,湖南省泸溪县、汝城县,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天全县,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陕西省西安市、安康市、石泉县、长武县等地纪检监察干部给予支持帮助,在此特别致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