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廉政共建 > 检察 > 正文
太原迎泽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之路回眸
2024-06-14来源:廉政中国编辑:小编

  廉政中国讯   从蹒跚起步到稳步前行,从个案破冰到全面“开花”,从不被理解到广受赞誉,6年多来,太原迎泽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的快速发展,是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迎泽区人民检察院积极履行职责,公益诉讼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4个领域逐步拓展为“4+10”领域,广泛关注老百姓的“钱袋子”“脚底下”“舌尖上”等问题,全面提升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社会知晓度、参与度、影响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无人知晓到广泛认可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建立,并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开。迎泽区人民检察院积极响应政策导向,迅速转变工作思路,从“被动受理”向“主动出击”转变,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全力守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迎泽区某小区内经常有人在门口的垃圾堆放点焚烧垃圾,导致居民开窗通风难,多方联系都未能彻底解决。2017年底,小区居民在网上看到检察机关建立了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迎泽区人民检察院举报。很快,检察官在调查后,向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书,提出加强对堆放垃圾清运工作监督管理、及时清除、消除隐患的检察建议,且迅速被相关部门采纳,违法情形很快得到整改。该案还被太原市人民检察院评选为典型案例。

  微信截图_20240614110957.png

  “工作开展初期,别说老百姓知晓的不多,好多行政机关都不理解,觉得检察院简直就是在找茬。如今,很多部门反而主动找上门来,希望由我们督促解决各类社会治理难题。”提起大众对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知晓度的变化,迎泽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张玉秀颇有感触。

  2021年,迎泽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公益巡查时发现,辖区一家物流园南侧的高压电力线路下随意堆放建筑垃圾,危害电力设施安全。调查取证后,检察院联合4家行政机关进行现场办公,商谈整改方案。为进一步形成合力,实现电力设施的长效保护,2022年4月,迎泽区人民检察院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会签了《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与电力电网安全运行协作配合实施意见》。

  公益诉讼从诞生之初就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为己任,从而避免长期以来公益受损却无人追究的尴尬情形。在检察机关持续多年的努力下,这项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从孤军奋战到全民参与

  随着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加入,迎泽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案件从线索来源到办案质效,都实现了跨越式的飞跃:

  2019年5月,该院聘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心群众、热心公益人士、律师代表等为特邀公益观察员;

  2020年4月,该院对接山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搭建公益诉讼线索信息平台;

  2021年9月,该院与中共太原市迎泽区委平安迎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会签《关于建立“网格员+监督员”公益诉讼办案机制的实施办法》,构建公益诉讼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互益共进的新模式;

  2022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启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统一入驻,志愿者提报的线索,可直接上传至检察官的办案系统,极大提升了发现线索的效率。”张玉秀说。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最初时期的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无章可循,每一步都是探索和创新。在实践的推动下,迎泽区人民检察院的圆桌会议、诉前磋商、检调对接、“河湖长+检察长”、跨区域协作等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机制和制度应运而生。同时,依靠“大数据+”等技术,逐渐消除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存在的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鉴定评估难三大难题。

  微信截图_20240614110913.png

  2022年,迎泽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第二检察部检察官会同太原市人民检察院、太原市公安局迎泽分局、迎泽区自然资源局、迎泽区林业局等单位工作人员,对侵权人张某非法改变土地用途、破坏生态环境的公益诉讼案进行了现场勘查。

  勘查过程中,检察官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现场召开案情交流会,详细了解情况,共同讨论案情,指导检察技术人员对公共利益受侵害情况进行测量和证据固定。为保证测量范围的准确性,检察技术人员还在所占用土地范围内确定了多个测绘定位点,运用GPS定位系统测绘仪辅助测量,确保测量标的无遗漏、无越界,最大限度减小误差。

  回忆起当初案件的办理过程,张玉秀说:“检察技术协助办案为公益诉讼案件精准确定公益受损范围、受损程度、赔偿损失数量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

  公益,说到底就是人民的利益。检察公益诉讼要高质量发展,必须直面群众的“”急难愁盼,通过能动履职,不断向社会治理的“堵点”“盲点”发力,将检察职能从单纯的“依法监督”延伸到制度缺失、管理不到位等社会治理问题上。

  “辖区某小区加装电梯工程太危险了,高空作业没有防护,焊接气瓶在院内随意摆放,小区居民都很闹心。”2022年,迎泽区人民检察院特约公益观察员拍摄现场照片向检察官反映情况。之后,办案团队召开公开听证会,听取相关职能部门代表的意见,通过讨论交流,作出一致同意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的评议意见。相关行政部门当即表态,立即采取措施,督促企业彻底整改。

  微信截图_20240614105039.png

  “诉前程序实现维护公益目的是最佳的司法状态”,这一理念强调的正是公益受损问题的“前端化解”。据了解,在司法实践中,行政机关诉前整改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绝大多数案件在诉前通过非诉讼机制都能得到解决。

  “办案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发现,某一类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在办理公益诉讼盲道类案件的过程中,这种普遍性可能反映了盲道建设和管理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我们从制度层面进行探索和解决。”谈及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的转变,张玉秀说。

  公益诉讼中,盲道类案件的办理是检察机关在维护残疾人权益、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重要工作。2021年4月,迎泽区人民检察院举办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公开听证会,邀请3名人民监督员担任听证员,还特别邀请了部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视障人士代表参会,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出席会议。在办案过程中,检察官对辖区内的城市道路、广场、居住区等地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摸排,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盲人按摩院等方式,深入了解视障人士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最终,根据听证员的评议意见,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并现场公开送达相关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全部整改到位。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将秉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民办实事的价值追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检察力量推动社会治理日益完善。”张玉秀的一席话说出了所有公益诉讼检察官的心声。胸怀使命、肩负职责的公益诉讼检察官们,将继续在山川河流、田野巷间,留下他们能动履职的坚实脚印,为实现人民群众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懈奋斗。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