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廉政在线 > 山西 > 正文
晋中市校协同解锁 未来无限创新动力——来自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的样本观察
2024-07-03来源:廉政中国编辑:小编

  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前进路上,在晋中市委“156”战略举措的指引之下,市校协同、创新发展正在成为晋中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成为晋中在全省站前列、争一流的鲜明特色。

  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作为新中国“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和首家现代化纺机制造企业,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历经七十多年的发展,始终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其技术创新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对整个纺机行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凭借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重要研发平台,持续在智能纺织机械领域获得新突破。

  一组组数据见证着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在科技创新领域跑出的“加速度”。公司生产的棉纺纱锭占到全国1.3亿锭棉纺纱锭总量的1/2,以及全球棉纺纱锭总量的1/4。主导产品细纱机长车,市场占有率高达70%以上,精梳机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专件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的高端客户。拥有有效专利191项,涵盖细纱机、精梳机、转杯纺纱机、化纤、棉纺专件等各主要产品。

  如今,公司正向着打造世界一流纺机企业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校协同的加持。

  “市校协同,对于企业来讲,可以说是如虎添翼。”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技术中心党总支书记邓靖介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校协同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政校企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先后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开展高速智能细纱机造型与样机设计研制,与太原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细纱机断纱光电检测与无线粗纱停喂装置研究,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展细纱机负压系统性能分析及方案优化,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展高端智能数字细纱机花式纱控制软件开发,与上海东华大学合作开展高支纱关键生产装备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公司还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积极与高校进行沟通、交流、合作,并于2023年9月与山西大学共同申报建设山西省纺织装备数智化研发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并于2023年12月由山西省科技厅批准建设。

  具体而言,高速智能细纱机造型与样机设计研制项目,对细纱机造型进行了全新的工业设计,达到造型美观、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已成功应用于JWF1576型快装式平台细纱机和JWF1590型整节装配式平台细纱机。细纱机负压系统性能分析及方案优化,通过对吸棉负压系统的负压特性以及系统方案进行研究和优化设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达到节能10%的目标。细纱机断纱光电检测与无线粗纱停喂装置,通过红外光电检测与无线收发技术的应用,实现单锭检测对停喂装置的直接控制。高端智能数字细纱机花式纱控制软件开发,通过相关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拓展了细纱机的纺纱品种,提升了细纱机的智能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与上海东华大学合作研发的细纱机接头机器人,已经研制成功,解决了纺线断头接头智能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另外,经纬智能公司还与山西大学共建“山西省纺织装备数智化研发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开展智能纺织装备、绿色纺织装备、纺织装备控制系统及关键基础零部件等前沿技术研究,推动纺织装备的数智化研发与应用,提升设备数智化水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不断升级,市校协同已经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让市校协同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公司发展的关键一环。

  对于未来,市校协同在智能纺织机械领域的发展前景,邓靖充满信心。他透露,基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技术创新需求以及当前与高校合作的成功经验,接下来,公司与高校的合作将围绕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与驻地高校合作,挖掘本地科创资源,共同研发纺织装备数智化关键技术,突破行业技术瓶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围绕就业创业,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强教师与企业的互动,通过开展“博士大讲堂”“校企共建”等合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补;开展科研项目合作。与高校共同申请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共同承担项目研发任务。依托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技术创新中心平台,开展联合科研攻关。

  目前,公司已申报2024年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需求,拟在《环锭细纱机接头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全自动转杯纺纱机超高速磁悬浮转杯电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应用于全自动假捻变形机的数字卷绕及自动落筒自动生头关键技术的研究》等方面,与高校寻求进一步深入合作。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市校协同不仅成为推动创新的引擎,更是开启未来无限可能的钥匙。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作为晋中市科技产业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与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共同在科技前沿领域开疆拓土,解决复杂的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完成了一场场市校之间的“双向奔赴”和“双向赋能”。(来源:晋中日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