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关爱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记呼和浩特市救助站管理科科长武志刚
2022-09-14来源:编辑:

廉政中国讯(通讯员王利强)“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民政部门要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政范畴内的救助管理工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关心、关爱下取得显著成效。

呼和浩特市救助站(呼和浩特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呼和浩特市妇女避救站)是隶属市民政局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是呼和浩特市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保护机构。近十年来,呼和浩特市救助站累计帮助11300多名流浪乞讨人员,其中为2300多人找到家人,回归社会、回归家庭,为315名特殊困难人员落户安置。

坚守基层,初心不改
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些人以其堡垒般的精神炉膛,使漫漫冬夜中的人们有火光取暖。武志刚身为呼和浩特市救助站管理科科长,二十多年如一日,默默扎根救助站,在救助服务岗位上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初心,用心、用情、全力做好生活无着人员的救助服务工作。

2021年3月份,武志刚带队在街头巡查时,发现一名拾荒男子,经过询问,发现男子疑似精神障碍,将其劝导回救助站。经过心理疏导和耐心交流,终于获得家人信息。家人苦寻三年准备放弃的时候,武志刚与其父亲取得了联系。当得知儿子还在世的时候,父亲喜极而泣,连夜赶到救助站与儿子团聚。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在工作中,武志刚把更好地为特殊群体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多办雪中送炭的实事,少做锦上添花的虚功,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恪尽职守,永远为民

普通的人,平凡的事。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让人心动。救助站常会收到一些无姓名、无地址、无家属的三无人员。他们往往在外流浪多年,或聋哑或痴傻。接收这类人员,首先要为他们沐浴更衣,理发剃须等。还要反复耐心与其沟通,对于有语言障碍者,要通过手势、口型或者文字书写等方式,尽量启发,回忆自己的有效身份信息,协助他们与家人或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早日回到亲人身旁。当看到千里之外的亲人,来到这里与被救助者相拥而泣时,也是武志刚和同事们最开心的时候。

2021年4月份,有一名在外流浪10多年的智障男子被救助后,武志刚和同事一次次与其沟通,一次次比对谈话记录、对外联系,3个多月过去了,毫无进展,有人劝他不要再费劲了,他却不放弃,一个人多次与该男子耐心交流沟通,只要有一点有用的信息,就立刻进行比对核实,在他的坚持下,终于通过点滴信息,帮男子找到了家,并将他护送回湖北老家。90多岁的老母亲突然见到失散十多年的儿子,老泪纵横,抱着儿子的头说:“你让家人找好苦呀,你今天终于回家了。”随后突然跪下说:“感谢好心人,感谢政府。”武志刚赶紧把老人扶起来,看到老人和儿子重逢高兴的样子时,3个多月的疲惫一下子烟消云散。

二十多年光阴,武志刚陪伴被救助者走过,青丝转白发,不变的是真情。他舍出每一分努力,每一滴汗水,既然职责所在,就要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真诚远比技巧重要。

廉洁从业,风清气正

二十多年,武志刚历经将强制性的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的转折。紧随时代变化,武志刚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和业务团队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职业能力。准确理解、掌握国家有关救助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注重团队建设,带动业务人员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有效开展救助管理工作。

作为一名党员同志,武志刚被组织信任,因自身思想作风廉洁被选举为纪检委员。他深知这份责任的重要性。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纪检委员首先要对自身要求严格,作风廉、品行正、业务精、政治硬。本着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对党员干部负责的理念,武志刚正确认识监督与保护的关系,坚持“源头抓、抓源头”,预防和杜绝比抓人治罪更为重要,武志刚正是这样开展着工作,从而无愧于崇高的事业。

二十多年的坚守、二十多年的奉献,武志刚从不索取,毫无怨言,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传递着人间大爱,诠释着世间真情,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使命,他把自己的无悔人生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家”——呼和浩特市救助站。

春华秋实,武志刚也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诸多荣誉。面对这些荣誉,他谦虚地说,自己一定要按照上级领导的嘱托,秉持初心、再接再厉,立足本职担当实干。今后,在救助管理、妇女儿童保护上下功夫,找准切入点、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业化水平,为呼和浩特做好新时代救助管理工作再添光彩。

这,就是优秀共产党员武志刚,这,就是让人们敬佩和学习的楷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