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9月29日消息(记者王姝姝 实习生顾炀威)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对餐饮等服务业的影响较明显,尤其一些小微餐饮企业和门店由于规模小,在冲击下跌入“寒冬”。随着防控常态化,他们再度点燃城市烟火。
记者走访了江苏南京多家“逆袭的小店”,他们中有二十年老店抓住机遇打造“拳头产品”,有突然在小众圈子里爆火,有通过直播乘风而上。倾听背后的故事,解读小微餐饮的“突围密码”。
一招制胜!家常老店的踏实生意经
翠竹小馆(央广网记者 王姝姝 摄)
每天从新街口回家的唐羽清发现一件奇怪事。一家南京本土老餐饮的名字越来越多出现在周边同事亲友的口中——翠竹小馆。
“我记得这家店没这么热闹,今年特别火。”在唐羽清的记忆里,餐馆以家常菜为主。唐羽清特意和朋友来到这家小店,同行人打开“大众点评”指挥点菜:“招牌酱骨牛蛙,这菜必点。”
一盆酱骨牛蛙几乎桌桌都点,分量惊人。牛蛙大只,肉质很嫩,热腾腾的肉骨头几乎能挡住小姑娘的脸盘子。与之相称的还有鲇鱼粉皮、肥肠烧鱼泡这样的“本土硬菜”。
与唐羽清感受相同的还有活跃于社交网络上的各位网民:“绝绝子!必须吃!量大!”“不愧是招牌”……
出门时,唐羽清一行才发现,还有不少食客在隔壁一家面馆就餐。一问才知道,这家门店白天营业,晚上被翠竹小馆“错峰”承包。
翠竹小馆通过一道“拳头产品”在本地人的朋友圈以及社交网络上掀起热度。爱凑热闹的南京人也无法抵御“排队的诱惑”,让这家二十年的老店火上加火,实现疫情下的逆袭。
如果说翠竹小馆凭借扎实分量、超高性价比走红,那么“品味豆花”的甜豆花店凭真材实料,跟南京骑行圈一起火了起来。
品味豆花(央广网发 顾炀威 摄)
一张折叠的小桌子,几张凳子,夜晚店前不少骑行爱好者席地或倚着车而坐,端着一碗甜豆花拍照“打卡”。南京锁金村这家豆花店乍看火得有些“莫名其妙”。
白嫩香滑的豆花,小料扑扑满,再浇上糖水和牛奶,清甜的豆花齿间留香。“豆花是每天现磨,每一颗芋圆都是我们手工搓的,红豆、绿豆、薏仁都是当天现煮的。”老板娘戈依依是湖北人,2014年在锁金村开了这家豆花店。
2020年受疫情影响,餐饮行业生存困难,戈依依回忆当时的情况:“店一下子关了三个多月,开门了也没有生意,我直接去找了其他班上,留我老公看店,那段时间很担心不能撑过来,但好在后来也慢慢坚持下去了。”疫情反复,餐饮行业生意时好时坏。
转机在2021年3月,戈依依开始在朋友圈发一些在店里手工制作的短视频。“有些顾客注重食材卫生,看到我朋友圈发的视频,他们就自己在各群里宣传。”自从她开始发朋友圈,来吃豆花的骑友就越来越多,相比疫情前,生意好转了不少,客流量至少增加了两倍。
“工作日下午还好,晚上最忙,骑友们一波一波,外面排长队。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上七百多份。以前生意不好的时候,一天就卖几十份。”这家小小的豆花店在组团活动、黏性极高的骑友中“逆袭走红”。
如今,豆花店在骑行圈里越传越火,被骑友们称为“‘环陵’后的仪式感”,并表示“没吃过她家豆花等于没在南京骑过车”。
今年是“品味豆花”在南京锁金村深耕的第9个年头,7平方米的小店与城市的骑行人结下深厚友谊,诉说的不仅仅是一碗实诚的豆花故事,更承载了南京烟火里的实诚情谊。
为你“种草”,街头美味搭上“直播”快车
在刚刚过去的夏季,让南京人印象最深刻的美食符号一定有“小龙虾”。但同质化的激烈竞争中,“100元4斤”价格战和立牌广告并不是最好的战术。主播小锦(化名)还是在校学生,今年夏天,她和签约的龙虾门店以一种热闹的方式进入身边人的抖音圈子——直播。
“我是一个入行1年的新人主播,比起强调个人特色的主播,我的工作内容跟门店捆绑较密切。”小锦表示,自己的工作很像小时候看的“电视购物”,但用户粉丝明显更有针对性。“大家最喜欢的是镜头前真实的反馈还有大额优惠。”只要龙虾门店营业,小锦和其他主播就会上线,大家2-3班倒,从白天播到晚上。
小锦参与的这样门店自营形式的“直播带货”也是近年兴起的“种草经济”的一种。所谓“种草经济”即线上达人、博主或普通消费者分享自身经历,进行商品推介。随着“直播带货”模式的火爆,“种草”从图文转向视频,转化也更高。电商+直播正成为“种草经济”后半程发力点。
“种草”与博主、直播与主播,这些体验式图文视频和真实感更强的直播作为全新的消费场景,无疑触动了观众的心。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内容平台逐渐与“大众点评”“美团”等早一批本地生活信息、交易平台并驾齐驱。小微餐饮从业者们走上登陆“数字平台”,不少门店因此“弯道超车”,迎来广阔前景。
记者采访抖音生活服务相关部门了解到,抖音生活服务功能比重持续增长,2022年1月交易总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34倍。
今年,抖音生活服务针对本地小店,与当地政府展开了多项扶持动作,覆盖全国20个城市。
对于“爆款门店是如何打造出来的”,抖音生活服务相关负责人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包括数字链接的建立、商家自营、达人合作以及策划参与营销活动等。
比如在南京街头经常看到的喜姐炸串,其线下门店相对紧凑时尚,线上成为这个“小小门店”突围的巨大空间。今年4月,喜姐炸串正式在抖音上线团购,首批门店250多家,到7月已上线门店达到850多家,形成了品牌聚合效应。
随后喜姐通过联动达人、爆品引流等方式,达到单品销量近10万份。7月又开始探索短视频内容。当月8日开启首场直播,参与门店数量超过850家,直播3天,交易总额突破1326万,累计观看人数超530万,粉丝量增长超过15万。
“还有小厨娘、南京大排档等南京本土餐饮品牌都有了较成功的案例。”相关负责人表示,两者在近两年纷纷开启直播。2021年下半年,小厨娘正式开启抖音直播,并成为江苏首个破百万的正餐品牌;南京大排档则是在2022年开始周播,通过爆品引流、达人合作、整合营销等方式,流量持续攀升,最高全月支付突破500万元。
据了解,抖音将通过平台营销项目继续展开对小店成长的支持。
官方助力,多举措助推小微餐饮重燃烟火气
小潘记鸭血粉丝汤(央广网记者 王姝姝 摄)
鸭血粉丝汤是南京的美食名片之一,各门店百花齐放,珠江路上的小潘记就颇受欢迎。小潘记店长周先生表示,自开张以来,每天的销售量基本都能在两三百份。
“疫情影响,我们经历过‘禁止堂食’,期间员工工资、店面租金还得照常支出,带来不小压力。”周先生表示,“幸好有税务部门的贴心指导,帮助我们享受了3万余元的税费减免政策。今年4月以来,我们还能享受增值税免征的税收优惠和养老保险缓缴的税费优惠。”
针对像小潘记这样的个体户,南京市各区税务局以实体经济服务团队等多种形式,上门服务,点对点提供税费资讯。通过退税减税,给了周先生这样的餐饮门店负责人真金白银的实惠和一切向好的信心。
南京市及时出台《“同心抗疫携企同行”助企纾困二十项举措》《关于支持批零住餐等服务行业纾困解难稳定发展的十条措施》《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增强服务业发展韧劲的若干措施》等政策。
1-4月份,南京市全力实施增值税大规模留抵退税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地税费优惠220多亿元,惠及全市18.5万户中小微企业。透过这组数据,可见全市各类中小微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各项税费减免缓缴和资金补贴,助企纾困举措成效显现。
通过政策扶持为小微餐饮“节流”,政府也在联动市场为他们“开源”,创新消费场景。
今年5月南京举办“2022南京国际消费节·为宁而来”,分三轮发放“为宁而来”助力券。5月20日下午5点20分,首轮助力券上线。首批“幸运儿”通过抖音生活服务、支付宝、银联云闪付、美团&大众点评、“我的南京”微信公众号平台抢券,帮助中小商户克服困难,加速了城市的“烟火气”回归。
在消费券的带动下,不少餐饮门店的营业额出现大幅增长。市民王女士表示,自己领到了券,就记挂着得抓紧去消费。“很方便的,达到用券门槛后,就自动抵扣现金。”再叠加一些门店自己推出的优惠活动,着实划算。
初步统计,金秋惠购活动期间,江苏各地将在餐饮、零售、文旅、体育、家电、汽车等消费领域,发放消费券和数字人民币红包约3.34亿元。
小小门店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经历风雨后,如今,这些小微餐饮正重拾信心,将创新与品质作为内生动力,自我探索破局之路;市场助力,打破时空限制,为他们打开数字化营销新思路;政府聚力,推动促消费各项举措落地,提振社会信心,也大力推动了消费市场加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