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记者调查|助学金与高消费之辩:助学金到底要帮助什么样的学生?
2023-11-21来源:央视网编辑:小编

  央视网消息(记者/姚抒廷):国家资助政策作为补助形式,旨在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但近年来,助学金分配中的不公平现象,以及领取助学金的高校学生出现高消费的行为引发了争议。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各类助学金共资助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学生1380.71万人次,资助金额499.77亿元。

  央视网《新闻+》记者连线采访多位高校学生,大部分同学都了解学校的助学政策,并表示每个班级都有申领助学金的名额,且较为充裕。“申请的同学也不是很多,所以只要符合标准,申请的同学基本都能领到。”来自湖北某高校的张同学说道。

  “据我了解,我们班申请助学金的同学并不多,申请助学金的同学家里也确实比较困难。”来自北京某高校的杨同学说道。

  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本专科阶段建立起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

  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的助学金,全国平均每人每年3000元。具体标准,中央高校由财政部商有关部门确定,地方高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各大高校对于申领助学金的审核评议流程有不同设置,学生投票这一评选流程也并非是所有高校都有的规定。

  对于助学金的申领流程,山西某高校学生王同学表示,学校会成立五人的评议小组,学校负责的老师和辅导员都会核查资料,确保拿到助学金的同学符合标准,没有同学投票的环节,但是会公示结果,确实有个别领取助学金的同学消费水平不低的情况。

  “助学金”遇上“高消费”,有网友这样评论,“真正口渴的人是不会拿水来浇花的”,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就应该省吃俭用。但也有网友持不同意见:难道家庭经济困难就必须“吃糠咽菜”吗?如果是自己勤工俭学,为了学习的需要购买也不行吗?

  对此,央视网《新闻+》记者对话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教授荣利颖,以下为采访实录。

  《新闻+》记者:设立助学金的初心是什么?资助原则有哪些?

  荣利颖:高校资助政策的初心就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坚持立德树人,切实发挥资助育人功效,让每个学生都能不因为经济原因而放弃自身的发展。

  只要是家庭存在经济困难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助学金,比如烈士子女、孤儿、残疾人家庭或是自身残疾、父母一方去世等等,家庭有这些情况的同学都可以申请助学金。还有一类就是家庭经济状况存在困难,比如,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者因故丧失劳动能力,或没有固定收入的;遭遇自然灾害,家庭收入严重下降的;家庭成员长期患病,医疗费用支出比较大的。如果有这些情况也可以申请助学金。

  另外,我们国家各级各类高校都遵守的资助原则是:

  第一,主动申请原则。需要资助的学生一般应主动提出申请。

  第二,差异性原则。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不同的学生的资助应体现梯度差异。困难程度较低的学生所获得的资助额一般不应高于困难程度高的学生,资助数额较大的资助项目应优先评定给困难程度高的学生。

  第三,救急优先原则。在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相近的情况下,更急迫需要帮助的学生优先得到资助,如遭受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

  《新闻+》记者:您如何看待高校助学金评选中所谓“不公平的行为”?

  荣利颖:出现这样的情况确实会让大家产生疑问,助学金到底是评比家庭经济状况,还是评比人际关系?助学金政策应该以实际情况为主,还是以资料文件为主?

  其实在申领助学金时出现不公平的问题,一方面要与学生的诚信问题挂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个别高校中存在不良的道德风气,也能够看出有些学校在组织和完成资助工作时存在疏忽。

  不过通常情况下,学校的助学金发放都是比较严格的,很少会存在不公平的情况。部分高校设立学生投票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更加透明,同时起到监督作用,能够从侧面反映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且学生投票所占比重有限,评议小组会综合测评学生情况,不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

  另外,学校老师也应该提高诚信教育,有义务引导学生合理消费,正确使用助学金。

  《新闻+》记者:您如何看待个别领取助学金的学生消费水平高的情况?

  荣利颖:国家设立助学金的出发点是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完成学业,助学金也有固定的目的,旨在维持学生基本生活,比如购买教材书籍、自我提升,不包括高层次需求的花销,比如购买奢侈品、高端的电子产品等。所以如果贫困生进行了相关的高消费活动,其实就是违反了国家实施政策的规定。

  但是,我认为针对此类问题我们也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我们应该更加具体地分析问题,贫困生高消费的行为是不是和他们的心理有关?他们是不是通过平时省吃俭用、参加勤工俭学等,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其他同学那样高消费一下?这其实是由于学生个人的消费观念和真实的家庭经济情况并不相符导致的。

  而且当前各高校的助学金政策通常都会分为不同等级,通常能够申请特别困难等级的学生肯定没有钱来高消费,但是如果是一般困难等级的同学可能愿意在其他地方节省,用节省下来的钱去旅行或者购买一些高价的电子产品,我觉得也是无可厚非的,还是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而且现在高校学生普遍消费水平比较高,追求也不一样。我们帮助贫困生不应该仅仅是让他们“吃得起饭”,还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我觉得还是要对贫困生进行理性消费的教育,不要提前消费、不要攀比消费。

  《新闻+》记者:建立健康助学环境,学校应该怎么做?

  荣利颖:首先,学校要根据国家的政策,落实国家的要求,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实施目的和要求,以及违反规定的相关后果。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要求学生或者监护人如实提供家庭经济情况,并且及时告知家庭经济情况的变化情况。

  第二,学校要切实完善审核评议的流程。根据国家规定,完善助学金的审核、评议、认定,采取公平公开、透明的形式进行审核,要求教师、学生等多方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评议来增加认定程序的认可度。

  第三,学校要加强后期监督,制定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多方面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个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发现和政策宗旨不相符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及时了解情况,采取处理措施。还要构建多渠道的助学金发放渠道,通过学校开放勤工俭学岗位、校内奖学金等多元的形式构建奖学金发放的渠道,帮助学生自力更生,培养积极乐观、踏实勤奋的品德和态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