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田波涛)闹市街头,随处可见闪烁的警灯;田间巷尾,社区民警们正步履匆匆;车间厂房,伴随着机器的轰隆声,民警们反复叮嘱生产安全……景美、人和、产业兴的背后,离不开一抹抹“警察蓝”的真情守护。
这是河南公安深入推进“一村(格)一警”的缩影。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兰考坝头乡张庄警务室,对广大公安民警作出重要指示。10年来,河南公安机关牢记总书记嘱托,“一村(格)一警”从开篇破题,到不断纵深推进,再到完善提升,已成为河南公安闪亮的品牌。
截至目前,河南已建成标准化警务室8053个、警务工作站4.3万个,打造社区警务团队2.8万余支,全省44606个行政村、7427个城市社区实现了“村村有警、格格见警”。
群众第一 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我想送你一面锦旗,表达我对你的感激之情……”近日,南阳市公安局宛城区公安分局汉冶派出所社区民警何长宽收到群众李某发来的一条短信。
李某是一名装修工人,业主张某以装修质量不合格为由拒绝支付李某劳动报酬,双方多次协商未果,矛盾愈演愈烈。何长宽了解到该情况后,果断启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通过多方积极协调,最终,李某如愿拿到了他的劳动报酬,张某的诉求也得到了圆满解决。
2023年以来,河南省公安厅党委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以“四丰富两提升”为引领,推动“一村(格)一警”提质增效,不断提升民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一村(格)一警”职能,推动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辅警“进班子”,有力加强了与综治、司法、信访等基层单位联动;丰富“一村(格)一警”团队,建设以社区民警为牵动的社区警务团队,全省涌现出“黄河义警”“绿城义警”等各类特色警务团队2.8万余支;丰富“一村(格)一警”载体,探索推行“登门入群”“背包住村”“板凳议事会”“流动警务室”等新形式,让民警服务群众“零距离”,矛盾排查“无死角”,安全宣传“全覆盖”;丰富“一村(格)一警”保障,完善社区警务考核模块,确保警力实质下沉至社区。
基层第一 大抓基层提升警务效能
案件办理队、社区警务队、综合指挥室各司其职,民警辅警职责分工明确精细,日常工作开展有序规范……在鹿邑县公安局鸣鹿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模式让基层民辅警“专”起来,工作效率提起来。
“先行先试让我们最先享受了改革带来的利好。”该所所长杨光锋开心地说,以前只要是值班时间,案件也要办,社区警务也要搞,每天疲于应对,效果不佳。现在,社区警务队和案件办理队,一个主防,一个主打,犹如派出所的两只拳头。杨光锋深有感触地说:“专职化制定了社区民警80%的时间下社区的刚性制度,很多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就被排查化解了。‘防’的工作做好了,发案率自然就降下来了。”
近年来,河南公安机关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把派出所工作置于战略性、基础性地位来抓,持续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发挥“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的引领作用,分类实施“两队一室”改革,以落实责任制为核心,在清晰界定职责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警务运行模式,实行警区联防、案件联办、矛盾联调。
河南公安机关以“派出所主防”为目标,以“基层第一”为理念,最大限度改进绩效考核,激发派出所专注防范主责主业的内生动力。依托“情指行”会商机制,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整治,既提升了打防综合效能,又把矛盾隐患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民警第一 把暖心事办到民警辅警心坎上
加强警务室、警务工作站、社区民警装备配备;尊重基层民警首创主体地位,对基层民警的小发明、小创新等“金点子”,及时肯定激励,适时提升推广;把表彰奖励重点对准基层民警,进一步提升表彰比例,开展“最美基层民警”“双百”等推选宣传活动,连续五年评选出50名基层一线优秀民警,表彰一批“枫桥式工作法”和优秀社区民警;对基层民警急难愁盼主动关心、帮助解决;制定出台生活困难民警帮扶救助六项措施……
既要让基层民警干在基层,更要让基层民警乐在基层。河南公安机关发挥民警主体作用,对基层特别是派出所民警厚爱一分,为基层民警赋能助力,全方位打造温馨舒适的民警之家,充分营造拴心留人的干事创业环境。
“郑茂杰警务室”“马玉璞警务室”“时祖前警务室”……如今,一大批“明星警务室”矗立在城市楼宇和乡村麦田之间,已然成为人民群众心中平安的代名词。小小的“警务室”,见证了“一村(格)一警”在中原大地拔节生长、枝繁叶茂的发展历程,描绘出中原大地和谐安宁的好“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