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廉政在线 > 山西 > 正文
太原小店区辛村古建筑:岁月沉淀的匠心之美
2024-08-12来源:廉政中国编辑:小编

  廉政中国讯(秦琴)太原小店区北格镇辛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唐代至明清,辛村古建筑数量逐渐增多,寺、观、庵、庙、楼阁、祠、堡俱全。无论是始建于唐代的现存第一大寺植福寺(又名植佛寺),还是始建于元代的紫云观(观音寺)、修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魁星阁,亦或是至今令辛村人引以为傲的旗杆院、胥家大院,这些历史遗迹不仅在建造形制上别具匠心,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更是辛村人文荟萃的集中体现。

  胥家大院

  四百年风雨传承一砖一瓦皆故事

  在辛村东一巷3号,矗立着一座承载深厚历史底蕴与家族荣耀的古老宅院——胥家大院。这座大院不仅见证了胥氏家族数百年的风雨变迁,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微信截图_20240812130215.png

  近日,我们探访了这座充满故事的院落,深入了解其背后深藏的传奇与温情。据胥家大院第20代曾孙媳妇张女士介绍,胥家大院的主人名叫胥宽,自洪洞来到太原后,便将家族的根深深扎进了辛村这块土地。胥氏家族已历经近400年,发展壮大至1000余人。虽然具体的历史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模糊,但那份对家族的深情与责任,却在一代又一代胥家人的心中传承不息。

  微信截图_20240812130223.png

  胥家大院现存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三进院,里五外三布局,东西16.8米,南北50.5米,占地面积848平方米。走进胥家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重而典雅的精美影壁,脊上浮雕花卉及龙形图案,额枋雕有花草,正中雕傅山书“双肯居”砖匾,壁心浮雕福、禄、寿、喜四仙,以及松、鹤、梅、鸟等图案,两侧雕对联一幅,上联“山苍水秀作安居得知仁之趣”,下联“松茂竹苞为大厦昭栋梁之材”,横批“寿考维祺”。在二院门牌的斗拱上,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等图案交相辉映,祥云富贵、五福捧寿等吉祥图案比比皆是,无不体现出当时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艺术造诣。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胥家大院在细节之处匠心独运。影壁上的“渔樵耕读”“鹿鹤同春”等画面,不仅展示了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场景,更寄托了家族对于子孙后代勤勉持家、耕读传家的殷切期望。“捆不紧”“竹子”等图案,则寓意着生活富裕、家族事业蒸蒸日上。在牌楼的外面,葡萄藤蔓缠绕,寄寓着多子多孙、代代相传的美好愿望,而菊花则以其傲霜斗寒之姿,象征着家族成员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胥家大院,这座历经近400年沧桑的古老宅院,不仅是胥氏家族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家族情感的生动体现。在这里,每一砖一瓦、每一幅雕花、每一句楹联,都在诉说着过去与未来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追求卓越。

  2009年9月30日,胥家大院挂牌成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

  植福寺

  唐代古韵五百年柏树见证岁月沧桑

  在辛村东北,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植福寺,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据清光绪六年(1826)重修《太原县志》与清光绪八年(1882)《续太原县志》等地方志记载:“植福寺在辛村,始建自唐,历明,徐水涨没。”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村民们在获得一尊石佛后,毅然决定重建植福寺(又名植佛寺)。重建后占地约2000平方米,为南向二进四合院建筑,其规模之大,近百里内少见。此后,该寺在清代又经历多次重修,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和建筑艺术价值。

  植福寺建筑结构为悬山顶,琉璃脊,七檩六架椽,前有廊,无斗拱,手法朴实无华,后部勾连园山式单木檐,歇山抱顶一间,前后转通,可达后院。前院左右为禅房,祖师、伽蓝两殿神像盈立。过殿两侧为廊,长18米。东为画廊,花鸟活灵活现,西为碑廊,史迹遗风犹存。中心月门5间,悬山顶,单昂三踩斗拱,十字脊。钟鼓二楼分左右,曾有洪武年间铸造的神钟,音遥30里之外。

  植福寺殿前古桧(古柏树)高15米,树围达252厘米。据寺内碑文“明宣德年间,村人兴建寺院,移置石佛于殿堂,在殿前植棵护法桧树,取寺名为‘植福寺’”的记载,其树龄已有500多年。

微信截图_20240812130126.png

  正殿内释迦牟尼像威仪庄严,裳纹雕饰简洁素净,姿态生动,如行如语。殿壁诸神也是活灵活现,前殿的3尊观音菩萨稳坐殿堂,4尊保护神灵分别屹立两旁。寺内左右厢房分别为地藏殿、罗汉殿、火神宅、水神宅,5间过殿进深10米有余,高7.5米,面积165平方米。整座寺院可谓尊尊佛神俱全,完美无比。

  2011年12月31日,辛村植福寺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