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 “晋中地貌复杂、特征明显,84%的面积是丘陵山区,69%的耕地是旱地。坚持‘特’‘优’战略、发展有机旱作,是建设农业强市的必由之路。”在11月21日上午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晋中市副市长李哲介绍,该市精准把握“特”的本质、“优”的内涵,以有机旱作推动特优农业发展,以特优农业发展带动有机旱作提升。
李哲说,晋中市目前共承接21个国字号试点,建成3个省部共建实验室,引进47个省级重点工程研究中心,入驻54家高新技术企业,神舟16号航天育种的9个品种完成试种,做强国家级农高区,打造科技示范引擎。
在产业战略上,晋中市科学规划全市域空间布局。根据地理气候、产业基础、资源禀赋,谋划布局“两区三带”:“两区”是平川地区发展规模种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东山地区发展生态种养和休闲观光农业;“三带”是太行山“草牛粮”循环产业带、中部丘陵百公里林果带、平川汾河百公里设施蔬菜带。引导项目往特优农业上“放”、资金往特优农业上“投”、人才往特优农业上“聚”、市场往特优农业上“接”。
为确保“特”“优”农业可持续发展,晋中市下发《“484”特优农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建立重点任务落实机制,核心是在县(区、市)开展一个农业示范区、一批市场主体、一批知名品牌、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一个科技服务体系等“8个一”工程。
晋中市做深土地文章,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方面,晋中市引导农民自愿进行流转,并推广农业生产托管。寿阳的“双层托管”和平遥“土地入股、集体经营”等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典型。在丘陵山区大力开展宜机化改造,小田变大田,提升机械化水平,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连续十年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推行“规建管运”一体化建设高标准农田,粮食单产连续五年全省第一。
地理标志性农产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是晋中市发展“特”“优”农业的两大抓手。目前,晋中市累计认证“三品一标”204个,祁县酥梨、左权核桃、太谷壶瓶枣等一批特优农产品销往新发地、长三角、大湾区。同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50个,年销售收入突破450亿元,平遥牛肉、太谷饼、海玉石头饼、榆次四眼井醋、昔阳压饼等一批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上,晋中市推动科技、产业、农户之间融合,发挥山西农大、晋中农高区的优势,让越来越多的技术和装备从实验室走到田间地头,成果就地转化。统筹土、肥、水、种、机、技要素融合,完善有机旱作技术体系,探墒播种、深松密植等模式在全省推广。促进农文旅融合,实施“百乡千村”治理,打造省会太原的“后花园”,好风景带来好光景,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增收,一人增收、全家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