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廉政在线 > 山西 > 正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举行
2024-12-06来源:廉政中国编辑:小编

  12月6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战略实施以来山西省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微信截图_20241206145942.png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建军: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落细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展示山西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战略实施以来山西省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举措。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闫中立;

  省财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新民;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级干部赵福义;

  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监察专员(副厅长级)、新闻发言人樊占春;

  省住建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宋刚;

  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兵;

  省文旅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任永福。

  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请省发展改革委闫中立副主任作介绍。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闫中立: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郑州、济南、兰州,三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省内黄河干流长965公里,占黄河干流总长的近五分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考察调研山西,作出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让一泓清水入黄河”等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领袖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运行机制高效务实。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统筹谋划、协调推进重点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实地调研,推动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重大问题。省人大推动出台实施《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省政协建立汾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机制,积极建言献策。

  二是坚持协同推进,规划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省委、省政府印发《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11市出台本地区黄河区域规划,相关部门相继印发水安全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10个专项规划,配套出台《山西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形成了以1个总规划为统领,21个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为支撑,30个配套政策文件为保障的规划政策体系,构建起推动战略落实的“四梁八柱”。

  三是坚持系统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2024年前十个月,全省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98万亩,黄河流域完成营造林面积192.46万亩,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美丽山西建设加快推进。

  四是坚持统筹谋划,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深入实施总投资超千亿元的“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加快实施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扎实推进吕梁山西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点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示范项目,各项工程进展顺利。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2021—2023年,争取国家黄河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25.2亿元。同时,每年拿出5亿元进行省级配套,确保重大项目加快实施。

  五是坚持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高水平打造“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高速飞车、8英寸碳化硅长晶炉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产业链“链主+链核+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模式,多措并举持续提升专业镇发展能级,2024年前三季度,省级重点产业链、专业镇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3%、11%。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9%,“十四五”前三年全省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0.9%,降幅居全国前列。

  六是坚持文旅融合,黄河文化魅力不断显现。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开展襄汾陶寺、兴县碧村、芮城坡头等遗址考古发掘。2024年11月12日,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再现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成功举办“大河论坛·黄河峰会”。总里程达1.3万公里的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

  七是坚持联动发展,省际合作交流持续深化。深入落实晋陕两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推进晋陕大峡谷保护治理等重点工作。晋陕蒙三省区签署黄河流域(晋陕蒙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建立起“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沿黄省区轮值举办五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际合作联席会议,深化务实合作,共同保护好黄河母亲河。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市,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水兴水、绿色转型、民生保障、文化传承取得新进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贡献山西力量、体现山西担当。

  人民网记者:

  今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作为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发展改革委将如何统筹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闫中立:

  9月14日,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山西省贯彻落实意见。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和相关市,重点抓好以下任务落实,推动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一是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出台《山西省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实施一批优质三北工程项目。加强太行山、吕梁山、晋西北高原风沙源及晋西南汾河谷地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强化汾河谷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落实,以点带面推动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提升。

  二是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古贤山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统筹推进省级水网骨干工程及县域配套工程建设,科学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地下水水位管控,加大地下水超采漏斗治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实施节水行动,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三是完善防灾减灾体系。优化完善水雨情、山洪灾害监测站、气象观测站布局,加强监测预警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改造。推动沿黄地质灾害易发区市与市、县与县之间建立突发地质灾害响应联动机制。开展水旱灾害防御演练,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

  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标准农田面积,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高标准建设煤炭供应保障基地,有序发展抽水蓄能,推动集中式风电光伏规模化发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改造提升煤焦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壮大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量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晋京、晋津、晋粤战略合作协议,持续扩大开放。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稳步增进民生福祉。

  五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持续推进襄汾陶寺、芮城坡头等重要遗址考古工作。推出更多红色旅游主题线路,扩大红色景区知名度。加快文旅康养集聚区及文旅康养示范区创建,不断提升山西黄河文化影响力。

  黄河新闻网记者:

  财政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服务保障。请问山西财政采取了哪些措施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省财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新民:

  近年来,省财政厅按照中央和山西省部署要求,锚定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目标,立足财政职能,三方面发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机制引领,以制度建设筑牢流域保护屏障。出台《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形成了紧密对接国家政策、切实符合山西省实际的6项机制、24项具体支持举措。研究制定了“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资金筹措方案、绩效管理办法、监督办法,夯实全要素保障、全过程管理、全方位服务的财政政策体系。

  二是多措并举,以真金白银促更高标准保护。大力度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对标国家政策,成立工作专班,2022—2023年累计争取中央资金429.37亿元,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不断强化资金统筹整合,积极调整支出结构,2019年以来省级累计下达财政资金1096亿元、累计发行专项债券1172.56亿元,有力缓解市县筹资压力,着力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和防洪减灾短板,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做好资金保障。

  三是精准发力,以生态补偿谋更高质量发展。加大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力度,2019年以来,省级累计下达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72.28亿元、安排绿色发展转移支付32.9亿元,引导地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体系,2022年起实施汾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累计发生生态补偿资金9.9亿元,实现了流域污染共治、成本共担、成果共享;2024年3月,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正式签订黄河流域(晋陕蒙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补偿体系持续完善。

  下一步,省财政厅将继续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出实招、见实效,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Plus记者:

  请问,近年来,山西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级干部赵福义:

  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能定位,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全面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各项重大任务。

  一是稳步推进山水工程,构筑绿色屏障。先后争取了山西省汾河中上游山水工程、吕梁山山水工程两批次国家山水工程,共获得4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共投入134.97亿元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通过两批次项目实施,项目涉及行政区域将近300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近1/5,大幅提升华北地区特别是雄安新区水源涵养地生态功能,协同筑牢黄河、海河两大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二是扎实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擦亮生态底色。健全完善有主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管理制度体系,压实矿山企业主体责任,督促全省矿山企业自主缴存生态修复基金和土地复垦费用约700亿元,专款用于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切实做到“谁破坏、谁治理”“边开采、边修复”,全面开创山西省生产矿山生态修复新局面。近年来积极争取国家奖补资金20.3亿元,预算投入43.36亿元,实施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重点城市和黄河流域重点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四期治理项目,积极开展临汾、大同、忻州、朔州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示范工程,通过项目实施,黄河流域涉及的朔州、临汾、运城三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将实现清零。

  三是积极探索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先行先试组织开展了4个批次46个省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以及11个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整治总规模约1.46万公顷,项目共投资21.63亿元,为山西省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乡村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从守好生态底线,保障生态安全出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全面落实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大任务,为推动黄河保护治理走深走实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山西广播电视台社会与法治频道记者:

  请问,近年来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有什么样的改善?下一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在哪些方面发力?

  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监察专员(副厅长级)、新闻发言人樊占春: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最脆弱、结构性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一是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我们加强黄河干流以及汾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污染治理,推进晋城市、运城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推动流域45个工业园区废水循环利用,56个工业园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对2350个入河排污口开展“查测溯治”。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从2019年的54.5%提升到2023年的90%,黄河干流山西段连续3年稳定达到Ⅱ类水质。

  二是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们着力强化汾河谷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持续推进钢铁、焦化、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对35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实施动态清零,全面关停4.3米焦炉。黄河流域PM2.5平均浓度从2019年的49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31微克/立方米。

  三是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我们坚持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多措并举防新增、去存量、控风险,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基本管控。认真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累计治理399个农村黑臭水体。持续实施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推动煤矸石井下充填和煤基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固废污染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是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我们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问题实现动态清零。黄河流域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生态质量稳定向好,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目标要求,从三个方面聚焦发力:第一个方面是聚焦黄河流域主战场,深入开展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工业污染深度治理、城镇环境治理设施提质升级、农业农村环境整治、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工作。第二个方面是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力量打好“一泓清水入黄河”、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汾河谷地污染治理、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固废污染防治等具有山西特点的污染防治攻坚标志性战役。第三个方面是聚焦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总体管控要求,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记者:

  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请问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住建领域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住建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宋刚:

  近年来,省住建厅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细化任务,压实责任,全力推进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逐步提高。“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66.5万立方米/日,总处理能力达到554.94万立方米/日,年负荷率达到71%,做到了“八分饱、有余量”。全省共有449个建制镇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占建制镇总数的82.1%,较2020年底提高了40%。全省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整治完成,基本实现“长制久清”。

  二是再生水利用水平稳步提升。持续加强再生水设施及管网建设,太原、大同、晋中、长治、临汾、晋城等6个市入选国家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制定了《山西省城镇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全省再生水利用水平的提高。黄河流域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1.4%,提前完成“十四五”末达到30%以上的规划目标。

  三是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断完善。山西省共建成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厂100座,日处理能力3.64万吨,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11个设区市全部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实现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22个县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96%,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末达到65%的目标。

  四是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效应显著。山西省率先出台了《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编制了《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技术标准》《煤矿采空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等15个标准,构建了山西特色的海绵城市标准体系。长治、晋城2个市入选国家级海绵示范城市,太原市、洪洞县等9个市县被列为省级示范城市,带动全省海绵城市建设。山西省6项经验做法入选住建部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并在全国推广。

  五是城乡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亮点突出。山西省较早颁布实施《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持续完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数量居全国前列。平遥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加强保护修缮方面的经验做法被住建部列入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注重系统性、协同性、实效性,狠抓落实,为推动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央广网记者:

  持续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是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开创新局面的有力支撑,请问山西省水利部门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兵:

  近年来,省水利厅按照省委、省政府治水兴水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治水兴水格局加速形成。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关于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山西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山西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推进实施了中部引黄、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等一批水网骨干工程,为高质量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搭建了“四梁八柱”,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是坚持四水四定,水资源管控严格有力。加快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省地表水耗水指标和地下水指标细化工作全面完成,水资源管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开展取用水管理巩固提升行动,水资源监管能力持续增强,2023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20年累计下降8.5%以上。

  三是坚持系统治理,水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持续实施“七河”“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将“一泓清水入黄河”作为水利工作的“一号任务”予以重点推进。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实现由减量降级向提质增效转变。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岩溶大泉保护,晋祠泉水位稳步回升。全面开展母亲河复苏幸福河湖建设三年行动。

  四是坚持统筹谋划,现代水网建设加速构建。省、市、县三级水网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大同市、长治市先后入选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全省上下正按照上接国家水网、提速省级水网、下通市县水网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水网+”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水网对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五是坚持人民至上,民生水利基础不断夯实。聚焦防洪保安、粮食安全、乡村振兴三大目标,全力实施以汾河流域为重点的全省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山洪沟治理等项目,谋划实施忻州神五岢、长治上党两处大型灌区,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大力推进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

  下一步,省水利厅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重大要求,按照山西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以建设现代水网为牵引,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融媒体中心记者: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推动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请问,山西省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省文旅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任永福: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们坚持系统化保护、活态化传承、品牌化发展,加快推动文旅产业升级,促进黄河文化繁荣,全面提升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水平。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我们出台了《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山西省黄河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配套出台了《山西省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相继完成了《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究》《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传统文化研究》《山西省沿黄精品景点建设研究》等黄河文化研究课题,形成高质量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理论与实践指引。

  二是守护非遗根脉。我们开展了黄河流域非遗资源普查,打造河曲、碛口等黄河流域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现黄河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秉持“两创”方针,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设立3家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4家省级基地,成立乡宁金砂紫陶技艺工坊、河东花灯制作技艺工坊等300余家非遗工坊。文旅部和山西省政府共同举办黄河非遗大展,成功举办四届非遗博览会,组织承办沿黄九省非遗民歌展演,发布黄河风情非遗之旅线路,让游客畅享非遗文化盛宴、共赴非遗多彩之旅。

  三是打造旅游廊道。我们持续加大黄河流域重点景区建设力度,联合陕西省共同创建壶口瀑布5A级景区,推动关公故里文化景区列入5A级创建名单,沿黄4市串联打造老牛湾、碛口古镇、乾坤湾、盐湖、鹳雀楼等169个A级景区,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65家。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连通200余个景区景点,建成集旅游驿站、集散中心、观景平台、房车营地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真正让游客体会“黄河之魂在山西”的魅力。

  四是讲好黄河故事。我们推出了《表里山河》《吕梁英雄传》等一批黄河流域优秀文艺作品,指导交响乐《黄河》呈现舞台。开展“跟着悟空游山西”“100件文物读中华文明史”等主题系列宣推,推出《黄河》宣传图册,持续打造黄河古建IP。成功举办旅发大会、大河论坛·黄河峰会、山西艺术节、晋剧艺术节等重大文旅活动,向国内外讲好黄河故事、山西故事。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在保护、传承、弘扬上发力,创作一批蕴含山西元素、彰显黄河文化的文艺精品力作,打造独具山西魅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贡献山西力量、体现山西担当。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