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廉政在线 > 山西 > 正文
忻州岢岚:以人才赋能打造乡村振兴“加油站”
2024-12-24来源:廉政中国编辑:小编

  廉政中国讯(张卫华  杨泽荣)近年来,忻州岢岚县聚焦县域发展需求,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坚持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下沉,充分发挥行业领域技术人才作用,打造乡村振兴“加油站”。

  平台赋能,让“老手艺”绽放“新光彩”

  岢岚县深入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工作,打造了由阳坪姐妹织屋、宋家沟巧手坊、砖雕篆刻作坊、民间美术工坊、残疾人爱心屋五个手工作坊合并组成的非遗工坊,依托位于工会大楼的工坊打造乡土人才展演平台,展示刺绣、剪纸、布艺、面塑、砖雕等非遗作品,着力提升乡土人才的技艺水平。通过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市级非遗传承人韦东梅及县级非遗传承人油晋伟等牵头,开展技艺传承和技能培训培育乡村工匠、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已发展传承人150余人,线上线下培训200多场3000余人次。多次组织“非遗进学校”“非遗进社区”等活动,并将非遗产品上架电商平台,设置王家岔、岢岚古城等非遗产品销售点,借助市场的力量,激发非遗传承活力,提升非遗工坊辐射力,让老手艺绽放新光彩。

微信截图_20241224102751.png

  ▲省工艺美术大师、三晋技术能手韦冬梅在岢岚县6·21乡村文化旅游季开幕式上推介宣传非遗作品

  田间牵线,让“乡土地”链接“科技桥”

  近年来,岢岚县依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农业科技、人才方面的优势,紧密围绕红芸豆和黍子(糜子)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从品种选育、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到品牌打造,加强合作,协同攻关,突破多项共性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三井镇、水峪贯乡、大涧乡等乡镇及高标准农田实施区建设了20000亩有机旱作红芸豆谷子糜黍生产基地,共计产值2353.79万元,树立有机旱作农业示范标杆,实现旱区农业产出从数量增长到量质兼顾的转变。依托“三区”科技服务人才和县级农技人员下沉深入田间地头,采取手把手示范指导、入户面授交流等形式,进行一线技术指导和成果转化服务,全年技术指导680人,解决农业生产难题9个,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动了湖羊、羊肚菌、沙棘等特优农产品产业创新发展。

微信截图_20241224102734.pn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冯佰利、高小丽教授在农田做技术指导

  育才蹲苗,让“责任田”厚植“营养土”

  做好“头雁”储备选拔工作,储备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240人,搭建“政治引领+系统培训+实践锻炼”培育体系,参与“领头雁”示范培训,建立“3+1”帮带机制,做到引思想、传经验、帮工作,进一步提升成才成效;开设“岢岚大讲堂”,先后“请进来”知名教授、优秀基层代表等,举办了5期培训干部4100余人次;开展对标学习,组织人才走出去解放思想,组织200余名干部先后赴北大、福建、成都、武汉等地,开展高端定制培训5期,进一步拓展发展思路;采用空中课堂、党员进党校,“沉下去”举办各类主体班次65期培训3811人次;实施优秀青年干部培训培养“青蓝计划”,注重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引导青年干部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大显身手、出色出彩,制作《青说岚语》系列视频5部,助力“青蓝”携手、薪火相传,让厚植“营养土”的乡土地成为青年干部迅速成长成熟起来的沃土,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乡村原野。

微信截图_20241224102011.png

  ▲学员“走出去”赴武汉实地学习现代农业综合性园区打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