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方伟 张晓丽)当指尖轻抚过松木板上细密的年轮纹路,当刻刀在方寸之间游走如笔走龙蛇,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在临汾市平阳中学悄然展开。4月24日,40名团干部以“匠人”之姿,在国家级非遗平水雕版的“刻、拓、印、绘”中,解锁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青春密码。这场名为“刻韵传薪火,丹青映初心”的非遗体验活动,不仅是一次技艺的研习,更是一场青年与文明的“双向奔赴”。
活动伊始,平水雕版非遗文化传承人王军老师走上讲台,为同学们讲述着平水雕版起源、历史,仿佛带着大家穿越回了那个古老的时代,亲眼见证雕版印刷术的辉煌,让团员干部们在“一刻一印”中触摸文明基因,在“一笔一色”间赓续文化血脉。
随后,进入工具认知环节。榉木板、刻刀、棕刷、矿物颜料等工具整齐地摆放在桌上,在王老师的展示下,这些看似普通的工具瞬间变得神秘起来。王军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平水雕版的四步制作流程——勾线、刻板、印刷、上色,还贴心地对比了传统与现代工艺的异同。接着,将同学们分成小组,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按照“先主后次、由浅入深”的印刷顺序,小心翼翼地拿起工具,开始自己动手制作木版年画。刻刀在木板上轻轻划过,发出细微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矿物颜料在棕刷的涂抹下,逐渐在纸上晕染开,绽放出绚丽的色彩。大家相互协作,遇到问题一起讨论解决,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活动的尾声,团委书记陆庆玲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强调了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意义,鼓励同学们将在活动中培养的“匠人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此外,学校还将与平水雕版非遗文化传承单位共建“非遗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和体验活动,让非遗传承的种子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
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坚定文化自信是每个中华儿女的使命。平水雕版作为国家级非遗,是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有力彰显。当00后团干部与600岁平水雕版相遇,碰撞出的不仅让青年触摸到文明的肌理,更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穷价值,从而更加坚定对民族文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