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廉政在线 > 福建 > 正文
福建华安:一群人的坚守 一个产业的兴起
2022-09-14来源:编辑:

廉政中国讯(金向友 庄秋风 通讯员黄建和 唐小玲)年初,漳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攻坚年动员大会,擂响了“七比一看”竞赛的战鼓,发出新一年抓产业、上项目、促发展的动员令。


竞赛中,漳州华安县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点持续拉动县域经济提质。大产业布局中离不开师傅们的匠心坚守,他们以自己的点滴努力,为华安先进装备制造百亿产业集群添砖加瓦。

钢结构“接骨师”

30多吨的钢铁庞然大物,长达20多米的钢管大圆柱,在新长诚重工公司经常有,这是焊工师傅们的作品。

今年45岁的焊工师傅梁祖涛从事电焊已有10年光景,先前在厦门工作,2017年1月入职新长诚重工。公司业务在发展,梁祖涛的技术也在不断熟练提升,深圳诚脉金融中心、赣州G105、龙岩大桥关键焊缝焊接,无不倾注了他的汗水。

钢板厚度越大,焊接难度越大。行业内所说的100板钢板,即厚度为100毫米的钢板,梁祖涛也能熟练地焊接,接口严丝合缝,“X”光拍片、超声波等严苛检验,都能稳稳过关。

在常人印象里,总以为钢结构仅仅是简单的切割与焊接的拼凑。其实不然,钢构件大多是非标件,每次接手都是全新的挑战,每道焊缝都是不一样的,宛如钢结构的“接骨师”,面对不同“症状”,需要有不同的方案。在焊接赣州G105大桥钢构件时,曾出现返工,当时正值夏季,烈日当空,梁祖涛还是高质量地完成焊接任务。他说,不同的焊接,技术标准不同,总要费点脑筋,举起焊枪,蹲下来,一点一点来,要让每一道焊缝都美观漂亮。

汗水湿透的是衣背,每个作品都是新的挑战。研究图纸、下料、拼装、对照图纸、二次焊接、清渣打磨,直至最后的部件成品完成,梁祖涛一丁点儿也不敢马虎。工作虽累,看着完美的焊缝,他说,值得。

好产品“检验师”

“生产管理部管理着‘进’与‘出’,即原料的进厂、产品的出厂。每月出货量1.8万吨,每天有40多台大货车来装运钢构件,高峰期会达到60台。每一块钢材切割都得精准到毫厘,稍有疏忽,上好的钢材就废了。”在新长诚重工,生产管理部经理邱炳智正认真检验待出厂的产品。

2013年,刚从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的邱炳智,就职于福州一家公司。2016年9月,他回到华安老家,进入新长诚工作,从储备干部、课长助理到副课长、课长,直至2021年5月当上部门经理,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淬炼成长。

“钢结构一眼扫过去,平整度、垂直度的误差不超过5毫米。”工友韩艺斌说,“邱炳智的眼睛就是质量水准的‘标尺’。”

这个角没归方,这里切割没垂直,这样施工不对……邱炳智看起来像个挑刺大王,但事后很多人都对他服服帖帖。

去年,公司接了一单急活——两个月内生产出20套彩钢板厂房材料。工期短、任务重,邱炳智把班上的人员召集起来,集思广益,对方案进行优化,通过技术改进,将原有的两道焊接改为一次焊接。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提升焊接效率。那两个月,每天连续工作20个小时,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就这样,在邱炳智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产品保质保量地完成了。

从怕邱炳智来,到盼邱炳智来,车间里的工人慢慢体会到邱炳智的“认真负责”。

邱炳智知道促进车间生产效率的关键是加强各工种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为此,他不光努力完成自身岗位工作,还经常和工友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出主意、想办法,克服各种生产困难。

小零件“大工匠”

“我们厂共生产4种针织机配件。最小的配件一个才十几元,但如果配件质量不过关,就会出现撞针事故,一台数十万元的机器就报废了。”李阿扁说,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再狠一点,再严一点。

李阿扁是漳州华安人,1997年技工学校毕业后就从事针纺机械行业,从学徒干起。花了10年时间攒足经验后,回到华安经济开发区,创办漳州市永良针纺机械有限公司,专注生产针织大圆机核心部件。

李阿扁把永良生产的配件形象比作针织机的“心脏”。“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很重要,精度很高,误差不能超过0.002毫米。”李阿扁说。

师傅带徒弟,是李阿扁保持产品高合格率的秘方。“我当师傅,对员工进行分批次密集培训,恨不得把本事都教给他们。”李阿扁说,市面上的织物布料流行新品,针织机型更新换代,配件就要紧随其变。永良的客户都是高端面料生产商,零件精密度不够,就做不出合格的产品,所以任何一步都要做好,这也是师傅给他的教诲。

正是因为这种责任意识,在李阿扁的带领下,企业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先后突破高精密免拆变换防晃三角、防震动针织机中心组、热处理工艺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拥有全球针织大圆机行业35%的市场份额,上榜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李阿扁认为,工匠就是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一颗热爱的心,只有热爱它,才能把产品做到极致,做到精益求精。
编辑:丹丹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