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金向友 庄秋风 通讯员李小星)垅垅茶田青玉阶,一山一水至清明。漳州华安,素有“北溪明珠、生态名城”之称,九龙江贯穿全域,缠绵于青山之间,奔涌不息的江水孕育了韵味绵长的华安茶。这里,万亩茶园依山而上,一年四季,茶香芬芳。
华安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唐代开始,仙都、华丰已有产茶。至北宋在朝中掌管茶道的张睿轩(其后裔在今仙都送坑)所作《张睿轩制茶诀》,就记载北宋时期当地制茶精益求精及品茶之风盛行的景象。
明代官方史志中称华安县城华丰为“茶硿市”,是一个因茶而闻名的古镇。清代茶业发展达至鼎盛,茶邦、茶行经营的茶叶经由茶烘,由陆路从半岭亭古道运往新圩古渡口,行水路运往海澄月港,销往全国各地及南洋、西欧等地,新圩古渡也因此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城关华丰,古称“茶硿”,亦称“茶烘”,因茶园遍布、制茶作坊云集而得名。在清代,华丰及周边乡村种茶甚多,为茶叶转运的集散地,仅华丰(今城区内)就有茶叶制作坊20多处,可见当时茶业之兴盛。
据《华安县志》记载,清乾隆十八年珍山(今湖林乡大坪村)茶商林启张在华丰设坊采制乌龙茶,由于制作的茶质好,受到茶商的喜爱,在当地还有“新圩无旧货,茶烘无青茶”一说。
19世纪至20世纪初,制茶业达到鼎盛,华丰设有茶行,产品销往苏州、杭州、广州、福州、台湾、南洋等地,并有制茶工人到台湾传授制茶技术。每到制茶季节,烘焙时香韵四起,由于闽南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易吸收水分,茶客、茶商每到华崶,必然需要再度烘焙以确保茶叶品质。茶烘焙至恰到好处,芳香四溢。
据考查,茶担古道有茶烘至岭兜,茶烘至仙都、安溪,华丰至大官田,茶烘至福田、和春及永福十几条。当时在华丰设有货物集运站,大多由人力挑担经由半岭亭古道运往新圩古渡,因此古道边建有许多亭台供路过的客贾商贩休憩,半岭亭地处华丰和新圩折中位置,故得名“半岭亭”。
千年茶香,莫失莫忘,茶已流淌在华安人的日常里,举凡寻根谒祖、婚丧嫁娶、敬老爱幼、交朋结友等,无处不是以茶当先。故此,华安人把茶叶冠于大米之首,本地人习惯称茶叶为“茶米”。家家户户也都置备着茶具,闲时自己沏上一壶,一日之计在于茶;如若客人来了,更不用说,进门第一件事必是奉上热茶。
如今,位于仙都镇市后村的“华仙茶都”茶叶批发交易市场,是漳州市重要的茶叶市场,每年茶叶销售金额达3亿多元。茶叶商铺遍布全县各个乡镇的主要街道,仙都镇大地村、上苑村茶叶一条街,共有150多家茶叶商铺,前商铺后厂房,集加工销售为一体;华丰镇良村茶叶交易一条街,共有50多家茶叶商铺。
华安也孕育了一批龙头茶企、驰名商标、知名茶人,光照人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获得“中国有机百强品牌”和“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国家荣誉;哈龙峰茶业有限公司的“哈龙峰商标及图”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劳动模范”刘火城,大学毕业后一直致力于推广北溪乌龙的谢杰全、黄东锋、张琳莉等人……自1998年举办首届茶王赛至今,官方先后举办过多场茶叶赛事,民间亦有自发的斗茶赛,茶产业已成为推动华安乡村振兴的一项富民产业。
“肩背茶卡六角腰,要去山顶采茶叶…..”正如这首时常在茶园被唱起的闽南语茶歌,茶与华安人结下的情缘,也将继续谱写,绵延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