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金向友 庄秋风 通讯员邱燕江 肖守周 罗联永)“田螺煲”原本仅是百姓喜爱的一道普通家常菜,但在国家风景名胜区——福建三明永安桃源洞的社区乡镇中流传有“李纲田螺煲汤”故事, 赋予了田螺煲“一清二白”“清白做人”之意,声名远播,成为当地一道名菜。明天启年间,永安首任县令李如鸿还在桃源洞葛里景区的一块大崖壁上题刻了“乾坤清气”四个大字,每字大约长2.2米,宽1.8米,而这四个大字更是经常吸引了游客的驻足欣赏。
据史料记载,宋徽宗宣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119年,汴京水患,民不聊生,当时担任国史编修官的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李纲上书为民请命,遭到贬谪,来到闽地——沙县任监税小官。在这之前,为人刚正,关心民生的当朝官员邓肃因赋诗反对“花石纲”,被太学除名,贬归故里——永安贡川镇栟榈村,在风光幽美的栟榈山(现称桃源洞)创办栟榈书院,号称栟榈居士。邓肃是李纲的学生,十分敬佩李纲的为人,李纲到沙县任职后,他曾多次邀请李纲到书院讲学,并在其书屋奕棋、赋诗,淡泊人生。
两位忠臣的聚会惊动了当地民众,许多乡绅都来邀请李纲到村里做客、讲学。但由于当时政治黑暗,动辄以言语文字惹祸,邓肃替李纲一一婉言谢绝了。永安当地有一名乡绅心巧聪慧,在请李纲、邓肃吃饭时,叫人烧煮了一碗清水田螺汤,没花几个钱,却做出了鲜美的羹,还寓着“一清二白”之意。这一片人间真情让两位忠臣感动不已,应那位乡绅的要求,李纲挥笔写下一幅条幅:清白做人。这条幅曾经镌刻在栟榈书院的一处岩壁上,可惜现今已被岁月风雨所蚀,难见踪迹。而李纲吃过的“清水田螺煲”故事却流传了下来,并成为当地的日常汤羹和一些饭店的招牌菜之一。
中医认为,田螺肉味甘,性寒,具有清热明目,祛湿利水,通肠等功效。主治热赤痛、尿闭、痔疮、黄疸等疾症。田螺壳味甘淡,性平,有散结、敛疮止痛等功效,主治湿疹、胃痛及小儿惊风等症。越来越多的研究分析,田螺肉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磷、钙、铁,而脂肪较低,还有人体必需的11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无机盐核黄素以及多种维生素。
栟榈山青水秀,密林、修竹与溪流掩映成趣。古木竹林,风光幽雅,丰富的森林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产于此地的田螺个大肉肥,鲜美无比。
中国美食作为文化载体,不仅涵摄着色、香、形、味、滋等审美因素,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之后,两位忠臣也东山再起,为朝廷重用。宣和七年(1125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赵桓(宋钦宗)即位后,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就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的防御;康王赵构(宋高宗)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建立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五日,宋高宗一度起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靖康元年(1126)钦宗即位,因李纲大力推荐,邓肃得钦宗召对便殿,赐进士出身、补承务郎,授鸿胪寺主薄,宋高宗时又擢升为左正言,而他们两人更是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因永安“清水田螺煲”,“煲”出了一段往事,“煲”出了一种气节,更“煲”出了不愿与社会丑陋现象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和不肯向歪风恶习低头屈服的铮铮铁骨,启人食兴,引人遐思。
如今在永安,在桃源洞河边的小饭店里,除了能品尝“清水田螺煲”外,还有“麻辣田螺”、“火焰旺螺”、“田螺粉干汤”、“酒醉贡川螺”、“田螺苦笋煲”、“生爆响螺头”等美味,让食客食指频动,齿颊留香。真可谓:鲜香惹味田螺宴,风味十足贡川肴;螺中自有延年意,螺中自有悠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