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盾牌热血铸就
——运城护学岗辅警柴江波、刑警邵峰、社区民警张春辉的故事
平凡岗位上的守护
在运城市东郊逸夫小学门外的护学岗上,有一位被大家亲切称为“老柴”的辅警——柴江波。他每日坚守岗位,为师生们的出行保驾护航,用点滴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护学一线坚守岗位
清晨7时许,天色微亮,寒意袭人,老柴准时现身于运城市东郊逸夫小学门口。和熟悉的保安、早到的家长打过招呼后,他利落地换上制服,开启了一天的忙碌。他先是快步走向校门口的巷子口,耐心劝离附近停放的车辆,为即将到来的上学高峰疏通道路。紧接着,他将写有“上放学高峰期严禁车辆通行”的提示牌,稳稳地安置在巷口醒目处,随后与陆续赶来的护学家长热情交流,细致交代当天的任务与注意要点。一切安排妥当后,老柴转身扎进车流之中。他身姿挺拔地站在路中央,双手精准地打着交通手势,引导车辆有序前行;又不时留意路边的孩子,牵起他们的小手,护送过马路,那一声声“警察叔叔早上好”与他爽朗的回应,成了校门口最温馨的晨曲。
中心城区槐东路与魏风街交叉路口两侧的“小蓝”电动共享单车停放点,也是老柴的“管辖范围”。行色匆匆的路人偶尔会将单车随意停放,影响道路通行。老柴只要瞧见,便会趁着护学间隙,快步上前,将单车重新归位、整齐排列。他常念叨:“这周边车多、孩子多,停乱了,容易添乱子。”
8时30分,孩子们大都安全入校,校门口渐趋平静。老柴终于能歇口气,与记者聊上几句。他自1995年投身交警岗位,20余载坚守,尤其近10多年扎根槐东路片区。“兜兜转转,还是这儿最熟悉,干的都是该干的事儿。”说起自己的工作,老柴笑容质朴。
说话间,一阵焦急的呼喊声传来:“警察同志,帮帮忙!”原来是一位年轻妈妈,电动车停在路边突然故障,怎么也启动不了,后座上还坐着个小女孩,眼看上班、上学都要迟到,急得眼眶泛红。老柴二话不说,迅速上前查看,凭借经验,他判断出是车子接触不良。他蹲下身子,熟练地摆弄着接线,不一会儿,电动车恢复正常。“谢谢叔叔,您真棒!”小女孩说。老柴笑着摆摆手,叮嘱她们路上小心。
像老柴这般默默奉献的“护学警”,在运城还有许多。他们每日在校园周边奔波,手势不停、哨声不断,用坚守绘就校园安全的温暖底色。(记者 刘凯华)
刑侦一线的忠诚卫士
清晨,邵峰已经早早来到了运城市公安局盐湖分局刑警大队西城中队的办公室。他习惯性地整理好桌面,翻开昨日的案件记录,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对于邵峰而言,这样的清晨是他26年刑侦生涯的寻常开篇。作为西城中队的负责人,守护一方平安的重任在肩,他从未有过一刻懈怠。
办案现场严谨规范
上午,邵峰照例组织民警召开案件梳理会。会上,他认真倾听每位同事的汇报,针对几起疑难案件,凭借多年经验,条分缕析地给出侦查方向,为后续侦破工作锚定目标。
会后,他们投入到一起盗窃案的侦破中。与以往不同,这起案件现场遗留线索极少,侦破难度极大。邵峰果断决定,从海量监控视频入手。接下来的时间,他仿佛与监控画面“焊”在了一起,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逐帧甄别每一个身影、每一次光影变化。长时间目不转睛,眼睛酸涩了,他就滴几滴眼药水,稍稍缓解后又继续紧盯。对此,他说:“线索可能就在下一秒出现,不能停。”
一上午过去,监控里仍未出现有价值的线索,邵峰没有气馁。简单吃过午饭,他又马不停蹄地奔赴案发现场周边走访,每当听到有用的线索,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他都如获至宝,详细记录。
终于,一位街边小店的店主回忆起案发当晚,看到一个形迹可疑的人匆匆走过。邵峰抓住这一线索,迅速联合技术部门,通过模糊图像比对,初步锁定了嫌疑人。
夜幕降临,邵峰的工作却还没有结束。他坐在办公桌前,整理着一天的工作成果,撰写案件报告。他知道,每一个案件的细节都至关重要,必须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
这就是邵峰普通而又充实的一天。26年来,他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工作——破案、抓捕、追赃。他用自己的热血与忠诚,诠释着警察的神圣使命。(记者 樊朋展)
群众工作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换好警服,拿上工作笔记本,带上宣传单页,盐湖公安分局解州派出所民警张春辉又开始了走街串巷的一天。在解州派出所工作的12年间,他走万里路、进千家门、解百家难,把群众工作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工作中,大家在熟悉他,他也在熟悉大家。也正因此,在盐湖区解州镇,他无论走到哪家都搭得上话、说得清情况。村民有啥事,都想找张春辉说道说道。
“
“房前不栽桑树,房后不栽柳树!”“我的大门前想种什么树就种什么树,关你什么事!”日前,在盐湖区解州镇蚕坊村内,刘某因为在门前种了一排柳树和邻居李某起了争执。双方你一言我一语,毫不示弱。
”
因为双方多次发生争执,无法调和。一次,两次,三次……张春辉和村干部跑了一趟又一趟。其间,张春辉通过微信给刘某发了一段“六尺巷”的典故。刘某回复说:“有道理。”
找到突破口后,张春辉前往刘某家劝说。经过几个小时的心理疏导,两家纠纷得以化解。
在矛调过程中,他也渐渐发现,许多新入职民警常常被难题所围困,心中难免产生“推诿”“逃避”“绕行”“畏惧”等微妙情愫。为此,张春辉将他多年来调解矛盾的心得和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独家”矛盾纠纷调解方法——矛盾纠纷化解“十法”(冷却降温法、情理交融法、扶正祛邪法、案例引导法、逆向推理法、擒贼擒王法、避实击虚法、搭梯下楼法、巧借外力法、四两拨千斤法),提升民辅警的矛盾调处能力。
去年国庆期间,一名游客与停车场的收费员因为掉落在地上的100元归属问题起了冲突。两人争执不下,眼瞅着开始相互推搡。怎么才能把这矛盾彻底化解呢?张春辉见状立即采取“避实击虚法”,先是避开100元的归属不谈,给他们两人讲了关公辞曹归刘、封印挂金的故事。
双方当事人被故事中关公这种不为金钱所动,不管千里万里仍要追寻刘备的大义所打动,主动提议要将该100元钱捐献到解州关帝祖庙的功德箱。最后两人共同捏着100元钱,满心欢喜地捐到了功德箱,这个矛盾得以快速成功化解。(记者 樊朋展)
采访手记
记者有幸跟随一线民辅警,体验了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的一天,内心感慨万千。
社区民警张春辉,12年如一日走街串巷,将群众工作做到极致。他的矛盾调解“十法”,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他心系群众、智慧与经验的体现。他让“有事找民警”成为辖区群众的习惯。
护学岗上的辅警柴江波,每日重复着看似简单的工作——指挥交通、摆放单车、帮助需要的家长与孩子。但这份坚持背后,是对孩子们安全的守护,是对责任的担当。他的工作虽平凡,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安全与温暖的种子。
刑警邵峰则在刑侦一线与罪犯较量。他为了破案,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这种执着与坚持,源于他对警察使命的深刻理解。他用行动诠释着对犯罪的零容忍,为社会的安宁稳定贡献力量。
他们只是我市众多警察中的一员,但他们的故事却让我看到了这个群体的光辉形象。
他们的精神,不仅是对职业的敬畏,更是对人民的深情。(记者 刘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