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谱写“光明之歌”——记临汾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刘欢、手术室护士张琨的援非故事
1月15日,北京时间午夜11时,东非时间下午6时。
在距离祖国万里之遥的吉布提塔朱拉地区,山西省第四批援吉布提“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医疗队队员、临汾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刘欢、手术室护士张琨正忙于一台台白内障复明手术之中。尽管环境简陋、器械有限、语言不通,但她们依然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当天的手术任务。
心有大爱,无所畏惧。她们跨越万水千山,远离家乡和亲人,带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和人道主义的关怀,投身于这项艰苦的医疗援助工作,不仅凭借精湛的技艺帮助许多患者走出黑暗、迎来光明,还以真挚的爱心和无私的付出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尊重与感激,在异国他乡留下了一个个温暖动人的故事。
“背负使命而来,不惧任何艰难险阻”
这是刘欢、张琨在塔朱拉的最后一个手术日。她们所在的医疗队是受省卫健委委托,市卫健委负责组建的,其他6名队员分别来自市人民医院、尧都区眼科医院和乡宁县人民医院,于去年10月31日从国内组队出发,辗转多地并换乘多种交通工具,于11月2日抵达目的地。
来之前,她们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知道塔朱拉医疗卫生条件差,而且气候炎热干燥,疟疾、埃博拉、艾滋病等传染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但真正来到这里后,眼前的一切远远超出了她们的想象。张琨说,一下车,滚滚热浪强势袭来,高强度的紫外线晒的皮肤生疼,还有难以驱散的大群苍蝇蚊子。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石头山,有种寸草不生的感觉,山边、路边密布着一座座破败不堪的房屋,一些百姓衣衫褴褛、瘦骨嶙峋,她们在震惊之余更多是心酸。
与生活上的困难相比,医疗卫生条件薄弱、基础医疗设施不足等“硬伤”,使得原本在国内较为简单的手术变得复杂难行,这才是医疗队面临的最大挑战。她们和队友没有丝毫退缩,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凭着“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的一股韧劲,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重困难,争分夺秒建立起一个能够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的医疗环境。
“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有单位的支持和家人的鼓励,我们不惧怕任何艰难险阻。”刘欢深有感触地说,“恰恰是这样的困境,使得我们的凝聚力越发强大,心中的信念更为坚定,要用最好的医疗技术服务非洲群众,把光明、健康与希望留在这里。”
“‘China good’是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要看病找中国医生,在非洲很多地区已成为一种共识,每天慕名而来的患者远远超出了预计。
刘欢说,她们的医疗队主要负责白内障患者的筛查、术前检查、手术和复查、换药等,但实际上什么眼病都看。由于塔朱拉全年高温、日照强烈,自然环境特殊,当地百姓眼科疾病多发,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十分常见,绝大多数还有气候性滴状角膜变性,具体表现为角膜变性、呈雾状甚至白斑改变,且虹膜松弛、瞳孔很难散大、晶体核硬,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
在刘欢和张琨接诊的众多患者中,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因严重白内障失明多年,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由于塔朱拉医疗资源稀缺,他曾去吉布提的首都医院就诊,但手术费用高昂,他和家人无力承担,只能一拖再拖。中国医疗队的到来,让老人重新燃起希望,他激动地说:“邻居告诉我,中国医生来了,可以免费做手术,我的眼睛有救了!”
看着老人满怀期盼的模样,她们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更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中国医生的无上荣耀和肩上所背负的重担。在老人病情复杂、手术器械有限、手术过程难度大的情况下,她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和默契的配合,成功实施了白内障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术。拆开纱布的那一刻,老人眼前的世界终于亮了,他兴奋地上前握住她们的手行吻手礼。跨越语言的鸿沟,刘欢和张琨真切地感受到老人重见光明的喜悦以及对中国医生的感激之情。
还有一名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小男孩,因家境贫困未能得到治疗,一直生活在“云雾”之中,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总是低着头,不敢与人交流。当刘欢、张琨在术后数日再次见到他时,他自信地挺起胸脯,一双明亮美丽的大眼睛格外引人注目。他的脸上洋溢着无比灿烂的笑容,像许多患者一样朝她们竖起大拇指说:“China good。”
“China good。”是她们在这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有患者家属特意找到她们说:“感谢你们不远万里,来帮助我们及我们的国家。我们爱中国。”
“之所以能获得当地百姓的尊重、赞美与感激,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医术有多么高明、服务有多么好,而是因为我们是中国医生。”刘欢、张琨发自内心地说,“身为中国医生,我们无比自豪。”
“这里有我们的故事,也有我们的牵挂”
在这里的每一天,她们都肩挑着沉甸甸的临床任务,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帮助尽可能多的患者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她们总会“超常规”完成多项任务,充分展现出中国医生的坚韧与全能。
一次偶然机会,受当地移民局的真诚邀请,医疗队毫不犹豫地应承下为也门等战乱国家移民做手术的重任。刘欢、张琨第一次近距离领略到战争的残酷,移民们背井离乡、无家可归,许多家庭四分五裂。她们无法抚平移民内心的伤痛,却可以治愈他们身体的病痛。当他们重返光明,用生硬的汉语不停说着“谢谢”时,她们的心中再一次涌起难以言喻的自豪感,她们因祖国受人尊敬,又因自己的善举为祖国增添了光彩。
远在异国他乡,家乡和亲人是心中最大的牵挂。看着移民们复明后,出神地望着自己国家的方向,她们对家的思念也不由多了几分。虽然国内和这里存在5个小时的时差,但当她们忙完工作、回到住所时,总能收到一条条来自家人和单位领导、同事的微信留言,这些关心、鼓励与支持让她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潜心钻研、敢于创新,把点点思念化作无穷动力,在极为艰苦的环境和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出一个个光明“视”界。
81天的援非之旅进入尾声,医疗队救治过的一些患者再一次来到手术车,含着眼泪与他们挥手道别,并以当地传统方式为他们祈福。
“在这里,每天最期盼的事情,就是为患者揭开纱布,看到他们重新焕发光彩的眼睛,感受着他们内心的喜悦和激动,让我们一次又一次为自己是中国医生而骄傲。”刘欢、张琨说,“这一双双重新焕发光彩的眼睛,一张张如阳光般灿烂的笑脸,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为更多患者带来光明、带来希望。”
如今,刘欢、张琨已踏上归程,这段援非经历将成为她们一生中最宝贵的回忆。她们不会忘记遥远的塔朱拉和那些可爱的人们,那里有她们的故事,也有她们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