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与法 > 正文
灾害面前端稳农业保险的“金碗”
2022-09-14来源:编辑:

背景:自古以来,种粮农民往往“靠天吃饭”。对于洪水、干旱、台风等极端天气,种粮农民难以抵御。今年,我国在粮食主产区大范围推进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有望让投保农户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基本实现“旱涝保收”,稳定种粮收益,更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7月29日《经济日报》)

一场突如其来的罕见强降雨,给河南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有关农业保险的话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特别是,近日国务院出台新政,明确在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产粮大县,针对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开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投保农户实施保费补贴。可以预料,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种粮只能“靠天吃饭”的状况。

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远比城市脆弱得多,同样的自然灾害发生在农村,更容易造成惨重的损失。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遭受特大旱灾,导致成千上万的粮农、菜农、茶农、烟农等颗粒无收,不仅生活难以为继,连饮水都成困难,有的迫于无奈,举家迁徙到外地,更多的选择去城市打工维持生计。究其原因,除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差外,主要是农民自救能力比较脆弱,过度依赖政府救济,而同样脆弱的是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制度。

保险企业存在“轻农”思想。由于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利润微薄,使得农业、农村、农民这一最脆弱、最需要保护的行业、区域和群体,成为许多保险企业回避的对象。一方面,专门针对自然灾害的险种设计寥寥无几,如作为一个重要独立险种的地震险就是空白;另一方面,既有的自然灾害保险理赔标准,又显得过于严苛,大大弱化其保障功能,如现行财产保险条款中的雪灾保险责任标准是“只有雪压达到特定要求导致建筑物倒塌时,保险公司才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农民群众保险意识淡薄。目前,在发生自然灾害时,人们普遍把政府救济列为第一道防线,这种消极思想相当危险。

“农民种粮,保险护航。”终结“靠天吃饭”,需端稳农业保险的“金碗”。广大农民应提高自我应对灾害的能力,有些灾害无法承受时,要积极寻求保险公司来分担风险,社会和政府应该是第三和第四道防线。同时,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工作,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制定出符合中国“三农”具体情况的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切实提高农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特别是,将推进农业保险纳入乡村振兴考核项目,给予更多优惠政策,如此次的国务院新政,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投保农户实施保费补贴,既可助力群众种粮致富,保障粮食安全,又可避免农户因灾返贫。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