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方志坚 马晓倩)青海省同仁市人民法院大力推进诉前调解工作,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的为民服务理念,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近日,该院立案庭干警和人民调解员共同巧妙地调解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并实现当庭履行,深入践行了“抓前端、治未病”工作理念,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不仅让双方就借款偿还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还修复了双方友谊,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原告桑某和被告关某系朋友关系。2024年4月3日,被告关某找到原告桑某说道,被告完某承包一个项目急需要一笔资金,请求原告向被告完某借款240000元,原告桑某碍于朋友情面向被告完某借了240000元,该款现金支付于被告完某。当时双方签订一份借条,并约定借期为一个月。此后被告拖欠不还,催要无果,无奈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人员第一时间了解梳理案情,邀请人民调解员共同从情理法等多角度考虑,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充分听取了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和诉求,就争议焦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寻找共同利益点。经过多轮耐心细致的沟通,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通过仔细核对借条,释法明理,双方逐渐缩小了分歧,形成了初步的调解意向。在调解员的不懈努力下,双方在该院调解室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决定当庭履行。被告方现场通过微信转账和现金支付的方式,完成了协议约定的义务,原告方对此表示确认并接受了履行结果,双方握手言和、和好如初。
民间借贷虽然有利于促进民间经济发展、激活民间资金、改善民间生产生活,对社会的发展有益,但部分民间借贷中,双方当事人间存在友情、亲戚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借方拖延还款甚至不还的情况,双方当事人极易产生纠纷。该案经调解避免进入诉讼程序,降低了当事人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充分发挥调解高效便捷优势,最大程度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满意度,真正实现了既解“法结”,更解“心结”。今后,同仁法院将继续秉持公正、高效、和谐的司法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贡献力量。